【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湧升流】 湧升流,是一種具有相當持續時間的海水上升流動,將海水由較深層帶至表面層謂之。
在海洋中,使植物行光合作用的陽光,到達海表面後,很快就被海水吸收,不能到達深層,而植物成長所需要的營養鹽即磷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及矽酸鹽等,在海洋中之垂直分布,為在海表面最少而後隨深度增加而增大,直到一千公尺左右達到最大,而後隨深度僅有少許的變化而已。
湧升流即因能將較深層含植物生長所需之營養鹽,帶到有充足陽光的海表面。
因此在有湧升流區域,能使海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有了浮游植物即有魚類在此覓食,因此有湧升流地區經常可成為良好的漁場,因湧升流存在而形成的漁場,有祕魯海岸、美國加州海岸幾內亞海岸、澳洲東部及西北部海岸、赤道地區,及南極州海岸等皆是。
湧升流之流速甚為微小,一般僅為每秒10-3公分左右而已,因其流速太小,無法用海流計直接量出它的流速,甚至其是否存在,亦難查出。
一般僅用其特性來證實它的存在及強弱,如在湧升流地區其營養鹽含量,均比附近地區要大得多,而海水之溶氧量要比附近水域要小得多。
此乃因在海表面海水的運動激烈,而海水溶氧量較深層為多;
及表面海水在湧升流地區,流出去之水量,要比流入的多,即發散現象。
這些均是湧升流出現的徵兆。
湧升流產生的動力有人工獲得,如置放核反應器於深層海水,可使得深層海水受熱而密度減少,因而上浮產生湧升流;
及在海岸有適當風速、風向,使表層海水向外搬運,深層海水為補償表層所流失的海水而上升產生湧升流。
又在廣闊大洋中,由風或洋流之流動使海水產生發散,此時使深層海水上升,以補償表層海水之流失而產生湧升流。
此等皆是。
民國六十五年七月二十日,雙子星太空船攝影出紅外線照片,在臺灣東南水域有顯著湧升流出現,此現象乃恰巧中度颱風妮娜過境時造成的結果,後多次於海洋中採取資料,亦見臺灣在夏季時,東南海域及基隆至蘇澳一帶,常有湧升流發生。
(殷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