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莫斯科】 莫斯科(Moscow),位於歐俄中央,濱莫斯科河,市區的發展由莫斯科河北岸的克里姆林為中心成環形向外延伸,可分成三環:一、內城(InnerCity):位於最內環,包括克里姆林宮,為主要行政與商業中心,且多歷史古蹟。
二、中環:為主要工業帶。
三、外環:新發展市區,街道寬闊,高樓林立。
外環的外緣有寬約十公里的綠帶繞圍,以限制市區的繼續向外延伸。
整個市區人口約七百六十三萬五千人(西元一九七五年),為蘇俄最大都市及首都,也是歐洲第二大城,僅次於倫敦。
它不但是蘇俄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最重要的運輸、財務、商業、工業及文化中心。
地形上,莫斯科介於平原與起伏的河階與冰川堆積地形之間,居於森林帶之中。
因位置偏北,氣候屬冷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如一月均溫為攝氏零下一○‧三度;
夏季涼爽,如七月均溫僅攝氏一七‧八度。
平均年降水量約六百一十公厘,集中在夏季。
從莫斯科有鐵路及公路通往全蘇聯大部地區,還有三個主要飛機場,有班機可達國內外。
藉著河流及運河,使莫斯科成為具有海港功能的河港,可直接通往波羅的海、裏海、白海、黑海,及亞速海。
莫斯科也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其工業勞工數估計占全蘇聯工業勞工數的十二分之一。
最重要的工業是機械、電機、汽車,與金屬製造,其次為紡織、食品製造、化學、印刷、造紙等。
莫斯科更是蘇聯最大文化與教育中心,全市有六十五個高等教育機構,其中以國立莫斯科大學最出名。
還有數十個高等學術研究機構,其中包括科學、藝術、建築、醫學、農業等學術院。
還有全蘇聯最大的列寧圖書館,藏書二千萬冊。
此外,全市共有四十九個各種博物館,以及歌劇、芭蕾舞、交響樂團等文藝活動。
莫斯科同時也是蘇聯最大出版中心,共有二十四種報紙及一千四百多種雜誌出版發行。
莫斯科建立於一一四七年,當時只是個小聚落。
一二三七至一四八○年蒙古人統治期間,莫斯科逐漸重要,而成為所有大公國的領導地位。
一五四七年,伊凡四世(世稱IvantheTerrible)統一全俄各大公國而成為第一個沙皇,並建都於莫斯科。
一七○三年時,彼得大帝為了取法西歐,便遷都於聖彼得堡(列寧格勒),但莫斯科仍然是重要的工、商及文化中心。
一八一二年,拿破崙大軍在無抵抗下入占莫斯科,俄人撤離,並縱火繞燬莫斯科。
迨一九一七年,共產革命成功後,又把首都遷回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迅速,在一九六○年時政府把市區擴大成原來兩倍,然後在外圍設立六哩(約十公里)寬的森林與公園帶,限制市區過分的擴大。
(薛益忠)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