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貨幣學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7:0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貨幣學說

 

貨幣理論總是因應經濟問題而產生,且也隨著經濟問題的本質變化及解決經濟問題的政策經驗而繼續不斷改進。

 

但近代貨幣理論僅能追溯到西元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英國通貨學派與銀行學派的論爭。

 

自此每當發生經濟紛擾,便有各種相對立的解釋出現,其中貨幣數量的增減或貨幣品質的變動,總是自成一說。

 

十九世紀末至一九二○年代間,傳統貨幣數量學說極其流行,而一九三○年代的凱因斯革命對貨幣數量學說展開無情的攻擊,但一九六○年代以來,現代的唯貨幣論者則對凱因斯學派展開貨幣理論的反凱因斯革命。

 

這些貨幣理論的演進與各該時期的經濟環境及問題均有密切的關係。

 

傳統貨幣數量學說有許多支流,習慣上我們常以現金交易型及現金餘額型學說作為代表。

 

現金交易型學說常以費雪(IrvingFisher)為代表,他以交換方程式,即某一時期物品及勞務交易的貨幣總值必等於交換過程中的貨幣流通總值,作為理論分析的起點,認為價格水準係由貨幣數量的多寡來決定,且與貨幣數量的變動成正比例變動。

 

現金餘額說通常稱為劍橋方程式,以皮古(A.C.Pigou)的「貨幣價值」為代表。

 

根據皮古,大眾在手中以貨幣形式保有部分總資源的主要理由,在於貨幣具有立即購買力及延期使用的功能,並且在某一定時點,一個社會所願意保有的真實貨幣量等於該社會所能享有的總資源的一部分,因此,在短期內,各目需要量係貨幣價值(價格水準的倒數)的函數,與貨幣價值之變動作反比例的變動。

 

一九三六年,凱因斯出版其鉅著「一般理論」,配合一九三○年代經濟問題本質的變化,對傳統貨幣理論提出三大質疑:反對以充分就業均衡為常態,社會存在著流動性陷阱,主張生產瓶頸存在,揭櫫未充分就業均衡的國民所得分析,將貨幣理論的研究課題,自價格決定論轉變為就業水準決定論。

 

根據國民所得分析,貨幣只有透過所得及支出的過程,始能對價格發生影響,價格水準係決定於總合需求(貨幣所得)與總合供給二者間的關係。

 

一九六○年代以來,弗利德曼(M.Friedman)倡新貨幣數量學說,強調貨幣存量的重要,展開反凱因斯革命。

 

新貨幣數量學說接受劍橋學派的觀點,以貨幣的資產功能為基礎,將貨幣需要視同資本或財富理論的部分來處理。

 

亦即,新貨幣數量學說並不是產出、貨幣所得或價格的理論,而是貨幣需要理論,說明在不同情況下,決定貨幣需要的因素是什麼。

 

自弗利德曼倡新貨幣數量學說作為反凱因斯革命的武器以來,經濟學家們在貨幣理論方面係站在兩個陣營,對有關理論及政策都有所爭論,但未有一致的看法。

 

(林鐘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62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30 09:25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