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貨幣政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7:0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貨幣管理的策略,係貨幣當局(中央銀行)為實現經濟目標,而採取管制貨幣供給量及信用情勢的行動。

 

貨幣當局這種管制能力的泉源,乃在於它具有多種方法,包括再貼現率政策、存款準備率政策、公開市場操作政策等,可控制銀行體系的準備金數量,影響存款貨幣的供給,從而影響全部貨幣的供給量。

 

這數種方法即貨幣當局實施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

 

一、再貼現率政策: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在準備金過少時,得以其對顧客貼現所得的商業票據或其他方式,請求中央銀行給予融通資金,以增強其準備力量。

 

因此,再貼現率政策的內容主要是再貼現率的調整。

 

中央銀行調整再貼現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藉控制銀行資金成本,影響銀行借入款的增減,以管制其信用創造能力及成本,甚至進而透過告示效果,間接影響其信用創造的意願。

 

由於向中央銀行請求融通資金的主動權操諸銀行手中,中央銀行係居被動地位,再貼現率政策並不能主動影響經濟情勢,並非積極有效的貨幣工具。

 

二、存款準備率政策:目前世界各國的銀行法中,通常規定商業銀行對其存款負債必須繳存若干百分比的準備金於中央銀行,以保障客戶存款的安全。

 

但由於調整存款準備率,直接影響銀行超額準備的數量及貨幣創造乘數的大小,中央銀行即可利用存款準備率的調整作為影響銀行放款及投資數量的工具,是為一強有力的貨幣政策。

 

不過,存款準備率對超額準備、貨幣創造乘數及貨幣供給量具有強烈的影響,通常較少使用。

 

三、公開市場操作政策: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透過證券市場,公開買賣證券,藉以增減銀行的準備金,調節社會的貨幣供給量。

 

但要使公開市場操作發生真實效果,必須具備若干真實質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供操作的工具在數量、期限、種類上都須達到某種水準。

 

因此,在開發中國家,公開市場操作不易發揮應有的效果,但在先進國家,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實現其貨幣政策目標的主要政策措施。

 

各國中央銀行通常都運用上述正統數量管制工具,來處理其金融及經濟問題,但在一般性數量管制不能立即發揮效果的場合,中央銀行乃採取一些能直接或間接影響銀行資產經營態度或信用運用方向的貨幣政策行動,包括選擇性信用管制(如保證金比率、消費者信用管制、不動產信用管制等)、直接管制(如信用分配、流動比率、利率高限等)及間接管制(如道德性說服、公用宣傳等)作為配合措施。

 

其作用與上述三種方法甚為相似。

 

(林鐘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62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0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30 09:24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