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鬚夜蜂虎】 Blue-bearded Bee-eater
【辭書名稱】鳥類
學名:Nyctyornisathertoni形態:體長31~34公分,為蜂虎科中體型最大者。
頭部、體上綠色,腹部皮黃色有綠色斑紋,尾羽長、末端成方型,下方灰黃色。
前額以及喉、胸部淡藍色。
喙黑色,長而下彎,喙基部白色。
分布: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括印度、中南半島、海南島。
無明顯的遷徙行為,但是隨著季節的變化會有垂直遷徙。
生態習性:生性安靜,棲息於山丘地帶開闊的森林,或是平地濃密森林中的空地,如溪流、道路、岩石裸露地旁。
分布高度自平地到海拔1,600公尺。
食物包括蜜蜂、黃蜂、甲蟲、象鼻蟲和蜻蜓。
藍鬚夜蜂虎較少在空中追捕昆蟲,反而常常沿著粗樹枝和樹幹尋找食物,這點和其他蜂虎較不相同;
有時會站在吸引許多昆蟲造訪的花朵旁邊等待食物。
於河堤、河谷旁峭壁或是開路挖開的山壁挖巢洞,雌雄都會參與挖洞,巢洞直徑7.5~9.5公分,深1~1.3公分,水平或是向上傾斜;
巢洞末端是育兒室,較寬,高約13公分,寬約20公分。
每窩約產卵6枚。
繁殖期隨地區而不同,主要是5~10月。
巢洞附近會有4~12個散布的洞穴,有些是去年用過的舊巢洞,有些是挖到一半放棄的假巢。
產卵之後,會將卵推到巢洞的洞口附近,可能用來和其他假洞區分開來。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