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詞韻】 詞韻,謂填詞所用之韻也。
韻書早出者為菉斐軒詞韻,分東紅、邦陽等十九韻,以上去入三聲配隸平聲。
相傳為南宋時之書,然後人頗疑為元、明之季所偽託,且為曲韻,非詞韻也。
清代有沈謙之詞韻略,胡文煥之文會堂詞韻,吳烺、程名世等之學宋齋詞韻,鄭春波之綠漪堂詞韻。
最晚出者為戈載之詞林正韻。
其書列平上去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共十九韻。
皆取古名家之詞參酌而定,為詞家所遵用。
填詞韻,較詩韻為寬,且可將上去兩聲通押。
詞家用韻,有通韻、更韻、疊韻等法。
通韻亦謂之通,即將同在一部韻中之平聲及仄聲字互押,如吳文英西江月以「濃、風、夢」及「綃、橋、小」通。
更韻亦謂之換韻,即在一首詞中換用不同之韻。
有兩換、三換,甚至六換、八換者,其例多不勝舉。
疊韻即以同字重押。
兩段起句疊韻者,如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及「思悠悠,恨悠悠。」
兩段結句疊韻者,如程垓入塞:「衾又涼,枕又涼。」
及「花也香,夢也香。」
兩段末句疊兩字者,如呂渭老惜分釵:「重重」及「忡忡」。
兩段末句疊三字者,如陸游釵頭鳳:「錯、錯、錯」及「莫、莫、莫」。
此外尚有所謂福唐體,即如作律詩,守之甚嚴,決不與他韻通。
如吳文英阮郎歸所用之「隄、西、齊、梯、迷、嘶、泥、低」皆屬八齊之韻。
黃山谷作此調全用十五刪韻,辛稼軒作此調全用十四寒韻。
註云:「福唐體,即獨木橋也。」
所謂獨木橋者,蓋不旁借之意。
又有所謂借,即借押不同部之韻也。
如蘇軾勸金船:「盃行到手休辭卻。」
借卻字客、識、得、月。
姜夔長亭怨慢:「不會得青青如此。」
借此字絮、戶、許、樹。
此屬借一格,非出韻也。
(楊向時)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