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大連】 橫亙安東省境的長白山脈,以東北、西南走向伸展,至遼寧省境稱千山山脈,續向西南延伸,稱遼東半島,東為黃海,西為遼東灣,陸地逐漸趨狹,至金縣最狹,稱金州半島,西為金州灣,東為大連灣。
(見圖一)遼東半島在地形發育上已達老年的準平原階段,金州半島上的老虎山,旅大半島上的老鐵山,均屬殘丘性質。
大連原名青泥窪,昔為漁村,清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英法聯軍之役,其聯合艦隊曾占有此灣,並曾命名為維多利亞灣;
光緒十三年至十八年(一八八七~一八九二),清廷在柳樹屯設棧橋,築砲臺,將柳樹屯命名為大連灣。
中日第一次戰後,俄租遼東半島,初擬在柳樹屯築港,後以該區南風過強,泥沙淤塞,乃改在青泥窪開港。
一九○五年日俄戰後,日人續在青泥窪開港,於是原指柳樹屯的大連灣,乃改至青泥窪區。
今日的大連港乃指大連灣南側三百十一萬方公尺之水域,外港口寬四百公尺,水深平均八公尺,內港水域亦達百萬方公尺,三萬噸輪船可同時停泊三十八艘,每年吞吐量可達一千萬公噸以上,海陸聯運,商貨雲集,候船碼頭可容旅客萬人。
大連港為東北九省貨物進出的總吞吐口,是東北第一大商港,全國第二大港(次於上海)。
港埠在大連半島北側,港埠之南為大連市區,作東西向發展,全市面積約一百五十方公里,是我國十四院轄市之一。
市區之南為丘陵地,東有臺子山,西為大佛山,足以屏蔽海上風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俄藉口中蘇友好條約,繼續占用中東鐵路及旅順、大連二港,該項條約雖早經我政府明白宣布廢棄,但蘇俄迄仍占用,有待收回。
(劉鴻喜)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