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山西】 山西省因位於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時代為晉國所屬,故簡稱晉。
晉省四周輪廓像個平行四邊形,西界黃河,東屏太行,北有長城,南為中條。
界線顯明。
內部的桑乾河及滹陀河上游,以及汾水、涑水等,恰似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在這條線上是一聯串斷層陷落而成的地塹盆地,地塹的兩側是黃土掩蓋的高原和山地。
晉省外面是山環水繞,裏面有高山巨川,有道是:「表裏河山,形勢完固」。
晉省中部為盆地區,其中晉北內外長城間的大同盆地,位於桑乾河上游,大同為中心,自古軍交地位重要。
忻代盆地位於滹陀河上游,是介於勾注山、恆山(北嶽)與五臺山之間的彎月形地塹。
太原盆地位於汾水中游,省之中央,土地富庶,人口稠密,是晉省軍政經交之中樞。
汾水下游的臨汾、新絳及涑水流域的安邑盆地,古屬河東,堯舜禹三代建都所在,為我中華文化誕生地。
晉省東部及東南部屬高原區,介於霍山、中條山與太行山之間,地勢高在一千公尺以上。
東部正太鐵路沿線平定盆地一帶較為平整。
東南部為沁水及漳河上游支流所分割,溝谷縱橫,地面起伏很大,山間有長治(濁漳河上游)、晉城(沁水支流丹河上游)等小盆地分布。
晉西山地區位於黃河與中都盆地之間,呂梁山為骨幹,主峰關帝山高二、七八五公尺。
本區平均在二千公尺左右,地表黃土層厚達十至三十公尺,山間有小盆地散布。
黃河自河曲至潼關六百公里間,兩岸崖高壁峭,寬不足四百公尺,水深流急,壺口瀑布與龍門急流,蔚為壯觀。
晉省土壤屬鈣質黃土,其性本沃,惟受氣候影響,本省農業不振。
蓋本省距海既遠,地勢又高,難得海洋調劑;
因此,冬寒夏熱,雨量也少。
夏季,中南都有五個月,北部只有三個月;
雨量主降夏季,南部年有五百公厘,北部不過三百公厘。
故中南部盆地區產冬麥、小米為主,玉米、高梁等也很普遍;
尤其是河東各地盛產棉花,自古著稱。
晉北溫低雨稀,遂農牧兼施。
山西的天然資源,以煤最富,且分布普遍,儲量不下三千億噸,佔全國總量的半數,大同煤礦量豐質佳,平定亦已開採。
鐵礦儲量約二千多萬公噸,長治為中心。
晉南解池所產的「河東鹽」,亦久負盛名。
晉省煤礦儲量豐而產量少,實交通欠便所致。
因此,今後應改善交通,除現有的同蒲、正太、平綏三線以外,應增建鐵路和公路,以利開發。
(何金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