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太陽輻射】 太陽中心熱核子反應之高溫約達攝氏一千五百萬度,依黑體輻射估計之表面平均溫度亦有攝氏六千度。
太陽每秒鐘將四百萬噸之氫(貿量)燒盡轉變成能量,釋出無窮光子振盪成電磁波譜,以每秒三十萬公里之光速向太空散播。
由太陽所放射之總電磁波譜輻射能量稱之為太陽輻射(SolarRadiation)。
太陽輻射之電磁波譜有百分之九十九屬可見光、紅外線及紫外線、太陽表面上每平方公分面積可放出約六.二千瓩之輻射能。
地球上之一切能源皆源自太陽,其巨大之輻射能在一億五千萬公里外之地球大氣外緣,陽光垂直照射之每平方公分面積上,每分鐘只可接收二卡之熱,約合每平力公尺上一.四瓩之能。
地球若無大氣之保護,將死寂而一無所有。
大氣反射及吸收太陽輻射,使地表面約接收太腸到達大氣外緣輻射之百分之四十三,但分布不勻,隨地理位置、季節、時刻及天氣而異,熱帶收入多,寒帶透支多,因此發生大規模空氣運動,形成颱風、寒潮及海流等現象以平衡熱能收支,使地球保持約為攝氏十五度之平均溫度。
到達地面之太陽輻射若換算為電功單位「度」(瓩小時),則有七十萬兆度,人類一年消耗之各種能不過五十萬億度,太陽四十分鐘之能足移一年之需,但此能量分布於廣大之地表面上,且不均勻,平均而言,晴天時每平方公尺接受不到一瓩之能,有效利用太腸輻射能必須研究收集、儲存及轉換效率等問題。
(曲克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