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高雄】 高雄縣與高雄市是一體的。
市是中心都市,縣是腹地,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由於高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已逐漸成為臺灣南部的主要工業地區,兼具商港機能。
人口在西元一九四二年達二十二萬人,已成為臺灣第二大都市。
民國四十七年,高雄港開始十二年擴建計畫,同時開闢臺灣最大的臨海工業區。
五十五年,完成高雄加工出口區。
五十八年,興建楠梓加工出口區。
其後又有仁武、大社、林園等工業區,中國鋼鐵公司、中國造船公司,與大寮石化工業區等一連串的工業投資,使高雄市及其鄰近地區變成臺灣最大的重化學工業地帶。
由於高雄工業迅速發展的結果,加速了高雄都市人口的集中,同時促進了高雄港對外貿易的興隆;
由於貿易發展與人口集中,促進了高雄商業服務的發展,又因人口的大量集中,擴大了住宅分布,使高雄市與高雄縣的關係,愈來愈密切,如鳳山、岡山、大武、大社、林園、大寮等,均已成為高雄大都會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高雄縣位於臺灣西南部,面積二七九二.六六平方公里,平地占百分之五一.四,山地占百分之四八.六。
民國六十九年,全縣人口達一百萬,人口密度三百五十八人(臺灣為四百九十五人),都市人口百分之五十三。
自然增加率為百分之一.八三,社會增加率為百分之○.六九。
全縣就業率為百分之四十三(臺灣為百分之四十四),三級產業人口各為:百分之三十六、二十六、三十八(臺灣為百分之二十八、三十一、四十一)。
由此可知,該縣仍以農業為主,但製造業因受高雄市的影響,已有基礎。
消費財工業以食品、木材、紡織,紙製品為主;
生產財工業以鋼鐵、化學、金屬為主,主要分布於高雄市外圍的岡山、路竹、大寮、鳳山、大社等地。
高雄縣民國六十九年有農戶五.九萬戶,農業人口三六.三萬人。
農業中米為大宗,占面積二萬三千二百四十一公頃,價值一五.四億元;
其次為果實,面積一萬一千六百五十六公頃,價值一一.七億元,其中香蕉、鳳梨、芒果、番石榴四項,占了果實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總價值的百分之七九.四,第三位為甘蔗,有一萬一千零四公頃,價值六.七億元;
此外,較重要的尚有甘藷(二.九億元)、菸草(四.五億元)、大豆(○.五億元)、樹薯(○.七億元)、玉米(○.五億元)、落花生(○.四億元)等。
家畜中,牛有六千七百頭,豬有五十六萬四千頭,占臺灣地區百分之一一.七;
家禽中雞有五百五十萬隻,鴨有一百六十萬隻。
漁業六十九年漁獲量三萬四千公噸,價值二一.三億元。
其中近海漁業占一三.四億元,沿岸漁業一.一億元,養殖業六.七億元。
(嚴勝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