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哈爾濱】 哈爾濱,在吉林省北端,原為濱江縣治,現為院轄市之一。
哈爾濱三字,係由女真語轉變而來,亦稱哈喇濱,或稱好賓。
好賓原指河邊宜於漁家曬網以及整補之平地,其位置適居於松花江之南,阿什河之西。
土質肥沃,農漁業發達,初為一小村落。
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九八),俄國獲得清廷的認可,允許其在我國東北興建東清鐵路(中東鐵路),俄人乃循松花江上行,至支流呼蘭河口上游十七俄里的好賓埠頭登陸,再前行數里至香坊大燒鍋原址,成立建築鐵路事務所。
爾後,中國及俄國工人逐漸向該地集中,商店亦漸增加,使哈爾濱人口迅速成長,工商業發達,成為中國長春鐵路之樞紐。
西至莫斯科,東至海參威,南下大蓮,均有鐵路連接,又自哈爾濱往齊齊哈爾市、北安市、佳木斯市、長春市等均有鐵路相通。
同時哈爾濱亦為松花江航運之中心,故嫩江流域,以及松花江下游等地之農產物運銷,均以此為集散中心,尤以大豆出口,先集中於哈爾濱,再運大連外銷。
集中於哈爾濱之其他外銷物品,計有麵粉、豆油、毛皮中之珍貴產品貂皮,昔日以三姓為市場,今則以哈爾濱為最大集散中心。
哈爾濱於九月底開始下雪,三里寬闊之松花江,冰層厚達五、六尺,車馬疾駛,一如康莊大道。
故哈爾濱之水陸交通,皆極便利。
為我國東北北部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在整個東北境內,其繁庶僅次於瀋陽。
而其所在之緯度位置,約在北緯四十六度,仍低於倫敦、柏林、莫斯科等歐洲大城市,其未來發展之潛能甚大。
(姚國水)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