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工業化】 根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顧志耐(SimonKuznets)的看法,所謂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就是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平均每人所得的提高,產品及生產性資源從農業部門逐漸移轉到非農業部門,特別是工業部門的過程。
換言之,如果我們把一個國家的經濟按其產值或雇用勞力分成農部門、工業部門及服務業部門,則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發現,在一個經濟發展愈落後的國家,如用平均每人所得來衡量時,即平均每人所得愈低的國家,其農業部門無論在其產值或雇用人數在全國總產值或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就愈高。
相反的,經濟愈發展的國家,非農業部門,特別是工業部門所佔比例愈高。
因此在一個國家追求經濟發展過程中,工業部門所佔比例無論是產值或就業人數通常愈來愈增加,可見經濟發展就是工業化的過程。
結果,經濟發展程度愈高的國家通常其工業部門所佔比例都較高,因此,一般就稱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為工業國家。
試舉最近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及就業結構,以證明前段看法。
如把國內生產毛額分成農業、工業及服務業三部門,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如緬甸、錫蘭、印度等三國,西元一九七七年農業部門產值佔國內生產毛額比例很高,分別達到百分之四十七‧三、百分之四十五‧五及百分之四十二‧四,但工業部門分別只佔百分之十一,百分之二十一‧六及百分之二十六‧九。
相反的,在平均每人所得水準最高的幾個西方工業國家,農業部門所佔的比例都非常的低,如美國、加拿大、西德、比利時等國在一九七七年分別只有百分之三‧三、百分之五‧一、百分之三‧三及百分之三。
然而工業部門所佔比例,卻分別高達百分之四○‧七、百分之四四‧一、百分之五七‧四及百分之四七‧三。
如以平均每人所得來衡量時,則緬甸、錫蘭及印度在一九七七年分別只有一一三‧一美元、二三一‧一美元及一五○‧六美元,可是同年那些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平均每人所得卻高達七、七三三‧一美元(美國)、七、三七五‧三(加拿大)、七、四八三‧七美元(西德)及七、四○一‧八美元(比利時)。
就以我國工業化的過程來說明,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民國四十一年當我國之平均每人所得只有臺幣一○、二二二元(按六十五年幣值計算)時,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淨額比例高達百分之三五‧九,而工業部門(包括礦業、製造業、公用事業及營造業)只佔百分之一八。
可是到了民國五十五年,平均每人所得提高到臺幣(按六十五年幣值計算)一九、七五二元,農業部門產值所佔比例下降為百分之二六‧二,可是工業部門卻上升到百分之二八‧九;
到了民國六十八年估計平均每人所得已達臺幣四八、九五七元,因此,農業產值所佔比例更急速下降,只有百分之一○‧五,相反的,工業產值之比重快速上升,高達百分之四六‧一。
這種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的改變,從以農業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過程,即一般所稱的工業化。
這種經濟結構轉變的基本原因是隨著平均每人所得的提高,家庭消費支出結構也隨之產生變化。
當家庭收入仍然在低所得階段時,維持人類生存的糧食是家庭支出的優先考慮項目。
因此在這時期,糧食支出佔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
接著,隨家庭收入的提高,吃飯的問題已經相當程度滿足之後,穿著的改善之支出逐漸增加,接著房屋及各種家庭內的設備,交通工具之支出佔家庭支出比例逐漸提高,最後才是育樂問題的改善。
大致而言,糧食主要由農業部門的生產來滿足,而穿著、房屋、交通主要由工業生產來滿足,育樂的滿足主要可歸類為服務業。
在這種家庭支出結構演變之下,農業部門的產品在所得低時,佔國內消費市場的比例最大,接著才是工業產品,最後則是服務業產品。
以上只是就一般情況分析,為什麼工業部門會隨著平均每人所得的提高而增加其比例的基本原因。
這是從需求面來觀察。
可是從供給面來看,所得的增加需要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來配合。
一般而言,工業化也可認為是使用機器從事生產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以機器代替人力的過程,結果會帶來勞動生產力的提高。
因此,工業部門的勞動生產力一般均較農業平均勞動生產力高,當勞動從農業移向工業部門從事生產時,表示勞力從低生產力部門移向高生產力的部門生產,當然會提高全國總產值,平均每人產值也會因而提高。
所以工業化的結果會使平均每人所得提高。
因此,工業化與經濟發展二者是分不開的。
前面的分析指出,如何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逐漸變成以工業為主的經濟就是一個努力追求經濟發展的落後國家所最關心的,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工業發展策略,通常可分為二種:一為進口替代,一為出口擴張。
在經濟發展早期,生產活動主要以農業為主,工業產品多半從國外進口來滿足。
經濟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階段,工業部門逐漸擴大,但由於其工業產品不容易出口到國際市場競爭,因此其產品通常以國內原有市場為主,即工業產品主要是代替原來賴以進口的市場,稱之為進口代替。
如果工業發展繼續進行,由於國內市場已達飽和,因而轉向國際市場進軍是擴大工業部門產品銷路的最好策略,這稱之為出口擴張。
經過這二個工業發展的階段以後,工業化目標就已達到相當程度了。
(吳榮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