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

 關閉 [複製鏈接]
76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3:46 | 只看該作者

少陰熱化


傷寒六經病理術語。


心腎屬少陰。


因腎陰受傷,以玫心火偏盛,出現夜熱、心煩不得臥、舌紅絳,脈細數,或邪熱內鬱少陰經絡而見咽痛的,稱為少陰熱證。


熱性病傳至少陰經,大都是寒化。


少陰熱化,是屬陰虛內熱,與少陰寒化相對而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4:06 | 只看該作者

陰火


指肝腎的虛火。


見「陰虛火旺」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4:34 | 只看該作者

虛火上炎


指由於腎陰虧損,水不制火,而虛火上升的病理。


主要表現有咽乾、咽痛、頭昏目眩,心煩不眠、耳鳴健忘、手足心熱、舌質嫩紅、脈細數,或目赤、口舌生瘡等症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5:02 | 只看該作者

壯火食氣


人體中內養臟腑,外充肌膚的陽氣,是生理上的火,稱為「少火」;


若陽氣過亢,火熱內生,則成病理上的「火」,稱為「壯火」。


這種亢盛的火,能使物質的消耗增加,以致傷陰耗氣,叫壯火食氣。


食,腐蝕或損耗之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5:51 | 只看該作者

寒趣生熱,熱極生寒


與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同義。 


(1)指自然氣侯變化。


如冬季寒冷之極,將會轉到春夏的溫、熱,夏季炎熱之極,將會轉到秋冬的寒涼。  


(2)指病理變化。


如寒性的病證,當病情發展到寒極的階段,就會因虛陽外浮而出現假熱的現象;


熱性的病證,當病情發展到熱極的階段,就會因熱邪內伏而出現假寒的現象。


參見 「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6:16 | 只看該作者

化熱


指外感表證傳裏的一種病理變化。


風、寒、燥、濕等外邪侵入人體後,在初期階段,多有畏寒、苔薄白等表寒症狀;


如病邪傳入氣分,則出現不惡寒反惡熱,口渴唇乾、心煩、舌紅苔黃、脈數,或便秘,尿黃赤等,顯示病邪已是化熱入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7:06 | 只看該作者

化火


指熱證發展過程的一種病理現象。


熱是無形之氣,火是有形之象,熱極則生火。


一般來說,火都是指內熱熾盛而言,是病理性的各種機能亢進的表現。


外感五氣(風、寒、暑、濕、燥)在一定條件下,都能化火,五志鬱結亦能生火。


此外,如痰濕內阻,肝脈氣鬱,都能使邪從火化。


火證的臨床表現此較複雞,隨看病因而不同,輕證頭痛煩渴,面目紅赤,口唇焦燥,咽乾喉痛;


重證神志昏沉,狂躁不安,或咯血衄血,淋閉尿血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9:06 | 只看該作者

化燥


指外邪消耗津液的一種病理變化。


燥,是津液缺少。


由於熱傷津液或素體陰虧、內熱亢盛等因素,均容易使邪氣化燥,出現口乾、咽燥、唇焦、口渴、便秘、尿赤、乾咳咯血等體液耗損的症狀。


參見「內燥」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9:26 | 只看該作者

燥結


指病邪化熱後,邪熱結於胃腸,胃腸津液受傷的病理。


主要症狀有身熱或午後潮熱、腹脹痛、便閉、尿赤、舌紅苔黃乾燥,脈數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09:55 | 只看該作者

化風


指熱病過程或陰血耗損所出現的一種病理變化。


風,指肝風,是一種眩暈、抽搐、震顫的神經症狀。


臨床上可因熱盛、陰傷、血虛或肝陽上亢等原因而出現,稱為「化風」。


參見「熱盛動風」、「肝風內動」、「內風」等有關各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0:48 | 只看該作者

虛風內動


病變過程中,由於津液虧損,液少血枯、失血、血不養筋,或肝腎不足,陰不潛陽而肝陽上亢等,均可引動肝風,出現眩暈,緩弱的抽搐、震顫整症,稱為「虛風內動」。


本證多見於大汗、大吐、大泄、大出血或久病傷陰,肝腎虧損者。


其中,因於貧血、失血引起的,叫「血虛生風」,因於陰液虧損引起的,叫「液燥生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1:20 | 只看該作者

濕阻氣分


指氣分受濕邪阻滯的病理。


主要表現為「身熱不揚」、頭重如裹、身重體酸、骨節疼痛,胸悶納呆、腹滿泄瀉,苔滑膩、脈濡緩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1:50 | 只看該作者

風濕相搏


語出《傷寒論》。


指風邪與濕邪侵入人體肌表筋骨後,互相搏擊所出現的病變。


臨床表現如風濕留於肌表,則見身體疼痛不能轉側;


風濕滯留關節,則四肢關節有牽引性疼痛,不能活動自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3:44 | 只看該作者

濕鬱熱伏


又叫「濕遏熱伏」。


指濕阻於裏,邪熱不易外透的病臭。


主要症狀為「身熱不揚」,午後熱高、汗出而熱不退,胸悶腹脹、厭食、頭部重痛、苔白膩、脈濡數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5:32 | 只看該作者

濕熱下注(下焦濕熱)


指濕熱注於下焦的病理。


臨床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濕熱痢疾、濕熱泄瀉、淋濁、癃閉、陰癢、帶下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5:55 | 只看該作者

水逆


指胃有停水,水氣不化,渴欲飲水,水入即吐的病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6:32 | 只看該作者

寒化


指病邪傳入陰經,或熱證後期因陽氣虛弱而出現的病理變化。


主要表現有神倦、肢冷、畏寒、腹滿、泄瀉、小便清長、舌淡苔白滑、脈微弱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7:01 | 只看該作者

寒傷形,熱傷氣


語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指外感寒邪多先傷及外部的形體,如頭痛、惡寒、肢節酸痛等,是形體受病的症狀。


外感熱邪,最易損耗人體的陽氣,因為「熱則氣泄」,如暑熱證的大汗、脈濡數,就是熱傷氣的表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7:35 | 只看該作者

寒包火


指人體平素內有積熱,再受寒冷,寒包於外,熱鬱於內的病理。


可見於哮喘、久咳、失音、咽痛、齦腫等病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2 19:18:14 | 只看該作者

寒熱錯雜


指寒證和熱證交錯在一起同時出現。


如「上熱下寒」「上寒下熱」、「表熱裏寒」、「表寒裡熱」等等,都是寒熱錯雜的病理現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6:35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