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感應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8 17:05: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9 07:49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感應說

 

天人感應之說與天人合一不同,更與荀子天人分立、法家有法無天說迥異。

 

此出自道教,初傳老子稱為太上老君,而老子作道德經八十一章,魏晉玄學派尊老子為道祖,張陵為教祖,遠溯黃帝為元祖。

 

戰國諸子九流,道家以老子為中心,西漢初,法家敗而興黃老,時當文景之世。

 

虛無凶吉之說為世所宗信。

 

沿至西漢末有劉歆、楊雄傳讖緯術,於是對六經而言又作六緯。

 

董仲舒今文經學言災異陰陽五行相生則吉,相剋則凶。

 

是五行論又演陰陽家鄒衍之說,五德轉移。

 

東漢班固作五行說而不用災異,王充傳黃老說不傳五行。

 

三國魏人魏伯陽作周易參同契,以五行解易,時稱丹鼎王。

 

因之,由黃老而佛老,兩晉人遂傳符籙、外丹之教。

 

而天人感應說本自太上老君感應篇,初傳於晉仙道派葛洪,其作抱朴子收古來道經至多(遐覽篇)。

 

葛傳太上老君感應篇三十卷,又傳無極經,所本出自老子精靈、智慧、生元觀。

 

以人神相通相感為主體概念。

 

淵自黃帝五行之精說。

 

魏晉以下至六朝唐宋,均奉道教為國教。

 

但六朝人信符錄、丹鼎,尊老子為混元皇帝,唐人則認老子為祖先,初唐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復於人位。

 

太上感應篇至北宋真宗時始刻印行世。

 

今傳有李昌齡、鄭清之傳贊,胡瑩微,均以太上老君老子所言天人相感說為據。

 

老子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七十九章)又云:「善人不善人之寶,主上善德善。」

 

老子云:「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則無不克。」

 

(五十九章)故太上感應篇以善惡、吉凶觀念為主,與儒家積善成慶說相合一。

 

又與佛家行善說會同,成為善惡報應說。

 

如太上感應篇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卷一)又云:「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積德累功,慈心於物。」

 

前者取儒,後者取佛。

 

故亦云「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卹寡,懷幼」,皆儒言也。

 

凡家族本德,社會道德,無不論及。

 

如言「不彰人短,不炫己長」,乃至「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老子言也。

 

易云:「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詩云:「樂天君子!福祿隨之。」

 

(卷五)戒貪戒殺,辨別曲直,公私分明,俗稱「善書」者,俱在乎是。

 

集儒道佛之箴言,會三家之義語,此葛洪之三家合一之本義;

 

而出以善惡報應之銘勸世道人心者,亦晉世思想之表徵,純中國文化傳統所匯成者也。

 

晉世佛法大乘初入華,故是書引佛較少,以神仙說為骨幹,以儒為皮表。

 

(黃公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7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3:17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