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8 07:39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臨全大會】
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於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遵照該黨的總章之規定,原應於二十六年十月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顧自是年七月七日日本向我挑釁,發動盧溝橋事變以來,我全國軍民即在最高統帥蔣委員長中正之領導下,實行全面對日抗戰,以時值非常,如欲正式籌備集會,固深感困難,但由於當時之一切抗戰大計,則又亟待全黨同志之共同商決,故經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六十六次常會決定,於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一日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並仍以各地區原出席五全大會之代表組織之;
復為配合軍事情勢,俾便就近調度,乃決定移地集會,即開幕典禮在重慶舉行,而議事則在武漢。
此次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全體出列席總人數為四百零三人,先後舉行預備會議一次,正式會議四次。
會期雖僅四日;
但所通過的議案均關抗戰建國大計,極為重要。
一、修改總章,設置總裁:大會於改進中國國民黨黨務並調整黨政關係一案中,特別指出:「中央黨部應在制度上,明確規定全黨之領袖,俾此革命集團有一穩固之重心。」
故當經大會本此原則,決定修正該黨總章,亦即於原有第四章總理一章之後,增加如左列之條文:「第五章總裁第二十七條本黨設總裁一人,由全黨代表大會選舉之。
第二十八條總裁代行第四章總理之職權。」
並經大會一致推選蔣委員長為總裁,自此執政黨領導重心既獲穩固;
而抗戰建國大業之提早完成,自更可預期。
二、制訂抗戰建國綱領:大會以中國國民黨領導全國從事抗戰建國大業,欲求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特請求全國人民捐棄成見,破除畛域,集中意志,統一行動。
是故經大會制定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民眾、教育各綱領,議決公布,使全國力量,得以集中團結,而實現總動員之效能。
三、組設國民參政會:大會以國家民族處此危急存亡千鈞一髮之際,欲求國事萬機,算無遺策,允宜遍集天下賢才、民眾領袖共襄大計,以濟事功,故經大會決定,組設國民參政會,以統一民眾意志,增加抗戰力量。
四、成立青年團:大會認為中國國民黨應以執政黨之地位,組訓全國優秀青年,俾能在信仰與實行三民主義之旗幟下,共同為達成抗戰建國任務而奮邁前進,故經大會決定組設青年團,並將原有之預備黨員制度予以取銷。
其他如:今後國家一切建設必須以軍事為重心、一致努力推行兵役制度、非常時期經濟方案、戰時各級教育實施綱要、確定文化政策,以及在淪陷區樹立政治機構等案,要亦均為此次大會決議中之最關重要者。
至就臨全大會之各項報告案而言:其間如蔣委員長在對日抗戰與本(中國國民)黨前途報告中,特別強調:「為要達成我們國民革命的使命,遏止野心國家擾亂東亞的企圖,必須針對著日本積極侵略的陰謀,以解救高麗、臺灣的人民為我們的職志。…我們必須使高麗、臺灣的同胞能夠恢復獨立和自由,才能夠鞏固中華民國的國防,奠定東亞和平的基礎。」
此一明確指示,自對大會全體與會人員而言,則尤予以重大之啟迪與激勵。
蓋蔣公早在此時,即以光復臺灣為對日抗戰之重要目標。
臨全大會閉幕之日,復通過宣言。
此一宣言不僅楬櫫抗戰時期我國的國策,而且再三闡明我國建國方針,一切本於三民主義。
其最後結語為:「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謹以至誠至敬,布告海內外之同胞,自今以後,更當本於寶貴之經驗,為加倍之努力,在共同信仰的三民主義之下,合四萬萬五千萬人之心以為一心,合四萬萬五千萬人之體以為一體,竭其忠誠,服從領導,使此至艱至鉅之事業、至崇高至重大之使命,克底於成。」
基於上述,可知臨全大會,實為執政黨在抗戰時期決定對內對外一切大方針的一次重要會議。
由於此一會議的有關決策之具體而正確,不僅使得此後黨政軍各方面措施,咸能遵循其決策而規劃實施,且逐一獲致實效;
而全國軍民為了忠愛黨國,則在總裁蔣公英明而堅強的領導下,亦無不樂於獻身效命,發揮其最大效能,卒使抗戰建國大業,得以順利完成。
故此次會議,實具有畫時代的意義,而其貢獻與影響,則尤為重大而深遠。
(陳敬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