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商學●或然率】 或然率(Probability),即一事件中某不定事象發生機會的測量值。
例如有人拋擲一枚硬幣,若其出現正面朝上的機會為一半,則稱該拋擲一枚硬幣之事件,其發生正面朝上之事象的或然率為二分之一。
或然率有其數學理論之嚴密且完整的定義,一事件中某事象發生之或然率,有下列兩種理論:一、理論或然率(TheoreticalProbability):即根據事件本性推理而得的或然率,又稱先天(Priori)或然率。
例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將其拋擲,其正面朝上之或然率,不待試驗即可推知其為二分之一;
又例如:若一摸彩箱中共有彩券三十張,其中有獎之彩券共十張,則可推知其中獎之或然率為三分之一。
二、經驗或然率(EmpiricalProbability):即根據實際現象歸納眾多次數而得之或然率。
例如:將一枚硬幣拋擲一百次,若其出現正面朝上之次數為五十二次,即稱拋擲該枚硬幣出現正面朝上之或然率為52/100=0.52;
又例如:若甲縣某年內共出生嬰兒四千八百六十五人,其中男嬰為二千五百三十四人,則該縣男嬰出生之或然率即為2534/4865=0.52。
此種或然率又稱後天的(Posteriori)或然率。
上述甲縣男嬰出生之或然率,若根據生物學的知識推斷,生男嬰與生女嬰之或然率應相等,亦?
各為二分之一,此又為上述之理論或先天之或然率。
一般而言,當觀察次數眾多時,經驗或然率常接近於先天之或然率,其觀察次數愈多,經驗或然率與先天或然率亦愈接近,此一原理在統計學上稱為「大數法則」。
根據此原理在先天或然率無法推知之情況下,可依眾多數歸納而得之經驗或然率,代替先天之或然率而從事研究分析,此種情形在社會現象研究上尤所常見。
例如:某一年齡之人們在一年中死亡的或然率如何,對於人壽保險公司各種保險政策之制定極為重要。
因通常壯年人在一年中死亡之或然率必較年老者為低,故其同一保額之情況下,兩者所付之保費必不同。
其保費高低之訂定,乃依據兩者間一年內死亡之或然率之高低來訂定。
可是很明顯地,我們無法求得所需之先天之某年齡人口的死亡或然率。
因此,只得觀察全國各年齡人口一年內之死亡結果,據以求得其經驗之死亡或然率。
或然率有三個基本特性,即一、若某事件中事象A必定會出現,則事象A發生之或然率為1;
二、若事象A絕不可能出現,則其或然率為0;
三、任一事件其某事象發出之或然率必介於0與1之間,或然率愈小,表示該事象愈不可能發生。
或然率之理論早先原為解決賭博之問題而產生的,其後經數學家之研究與發展,建立其嚴密之體系,而成近代統計學之基礎。
(吳榮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