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家政●兒童期】 兒童期,從兩歲開始到性成熟為止,女孩約為十三歲,男孩約為十四歲。
該期又可分為兒童前期與兒童後期。
六歲以前為兒童前期,六歲以後為兒童後期。
兒童期的各項發展情形列述於下:一、身體狀況:兒童頭圍增長極慢,軀幹及四肢增長快。
鼻子增大增高,頸部增長,毛髮增粗,髮色較深,手腳長大。
六歲之前乳齒開始脫落,逐漸長永久齒。
兒童後期軀幹增長較快,體態變成瘦長,雙臂及雙腿又細又長。
骨骼漸硬化肌肉發達,內臟增大。
十六歲時腦發展成熟。
在身高、體重方面,我國六歲男童平均身高為一一五‧九七公分,女童為一一四‧七二公分,六歲男童的平均體重為二○‧二公斤,女童為一九‧三三公斤。
至兒童期結束時,男童的平均身高為一五九‧一七公分,女孩為一五一‧五七公分。
男孩的平均體重為四七‧六一公斤,女孩的平均體重為四二‧一六公斤。
二、動作及技巧發展:三歲的兒童能自己照顧其生活起居。
在用手的技巧方面,已學會脫衣服、吃飯、梳頭髮、洗澡。
六歲以上的女孩會幫忙做家事、掃地、抹桌、烹飪、洗碗、鋪床,以及簡單的縫紉。
六歲的兒童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學會寫字、畫圖、塑泥、勞作、投球、接球等。
用腳的技巧,二歲以上的兒童已能上下樓梯,四歲以上會奔跑、跳高。
六歲以上學會溜冰、游泳、騎腳踏車。
遊戲方面,會玩玩具、搭積木、演戲、團體遊戲、閱讀等。
三、語言發展:三歲以上的兒童能說出有六個字到八個字的句子。
除了學習常用字彙外,還學會說禮貌的字彙,如謝謝、請、抱歉等。
五、六歲的幼兒已能數數,辨別顏色及錢幣等。
兒童後期發音已很少錯誤。
低層階級家庭的兒童,發音錯誤較中上層家庭的兒童多。
學齡兒童感興趣的談話題材,包括自己的家庭、家人、經歷、遊戲、運動、電影、電視節目、團體活動及性等。
年長的兒童喜歡批評他人,並與人開玩笑。
四、情緒發展:幼兒各種情緒都很強烈,例如大發脾氣、非常恐懼或妒忌。
幼兒勃然大怒時會哭、尖叫、頓足、腳踢、躺在地上,甚至摒息、身體僵直。
男孩較女孩易發脾氣。
兒童逐漸長大,發脾氣的次數愈來愈減少。
幼兒遇到沒有經歷過的事就會感到恐懼。
對於恐懼的反應是躲起來、逃避或啼哭。
導致恐懼的原因有:(一)由學習得來的。
(二)直接接觸到恐懼的刺激物,如響聲等。
(三)從模倣得來的。
(四)經歷一種不愉快的經驗而產生的。
(五)觀賞電影、電視,或閱覽書刊而得來的。
三歲及十一歲分別為恐懼的高峰期。
嬰兒就有妒忌的情緒。
兒童不能容忍雙親將愛分給小弟妹,因此產生妒忌,妒忌的情緒充滿了緊張。
妒忌的兒童,反應程度往往不同,輕微的僅感到煩擾、焦慮,強烈的卻有敵對的行為。
妒忌的兒童在不同的時間及情境,顯示出不同形式的行為,甚至對同一人的行為時常在變化,有時要得到別人的喜愛,有時為攻擊性的。
總之,妒忌者的行為顯示著不安全的感覺,這種情緒女孩較男孩強烈。
妒忌最高峰的年齡亦是三歲及十一歲。
關於愛的情緒,幼兒愛那些使他愉快及滿足的人物,通常最愛母親,對父親較冷淡,除家人外,亦愛玩伴及動物等。
兒童後期對愛的表示較含蓄,以間接的方式表示愛,他們希望能與自己喜愛的人常在一起。
至於兒童的快樂,導致的因素很多,諸如生理方面的舒適和心理方面安定、滑稽的狀況、突然的嘈雜聲、輕微的阻礙或挫折、和其他孩子或成人開玩笑,以及看滑稽有趣的戲劇。
孩子愉快的反應包括微笑、歡笑,有時會鼓掌歡呼,跳上跳下。
年長的兒童較會控制愉快的情緒,可是他們仍會高聲亂叫並歡呼。
關於憂慮的情緒發生較晚,兒童後期,一般兒童開始有從幻覺而產生的憂慮,但中度或重度智能不足的兒童不會憂慮。
兒童感到憂慮的問題包括家庭問題,如父母感情不睦、家庭破碎、經濟困難、家人久病等;
學校問題,例如學業落後、考試失敗、遲到、晚歸等。
不受歡迎孩子的憂慮情緒較人緣良好的孩子強;
女孩比男孩較會煩憂;
兒童年齡漸長,所受壓力增多,其憂慮的情緒亦愈強烈。
五、社會化:兒童從一歲到三歲為模倣的社會化時期。
兒童模倣父母及家人的行為。
逐漸接受社會規範。
三歲至六歲的兒童不但受他人的影響,其意識中的「自我」已開始呈現。
兒童年齡愈大,社會接觸愈多,社會接觸種類的多少比社會接觸次數較重要,而接觸結果的圓滿與否更為重要。
如兒童的社會接觸常帶來愉快圓滿的結果。
使他喜歡社交,社會化發展就較圓滿。
否則社會化發展就不良。
至兒童後期,遊伴人數增多,逐漸形成團體活動,兒童希望得到社會接受,諸如獲得父母、師長,及同伴的接受。
兒童進入小學後,其社會化可以充分的發展,團體生活對於學童是絕對需要的,否則就會養成孤僻、不合群、心理不健全的孩子。
六、道德行為:兒童必須感受環境的影響,經過長久的訓練及經驗,才能逐漸發展道德行為。
雙親及教師衡量兒童的作為告以對錯,或加獎賞、責罰,或以欣賞、厭惡的態度表示,如此使兒童明瞭良好的行為或不良的行為。
父母對幼兒的管教,強調要收斂其攻擊性,不可破壞別人的東西,言行舉止要遵守規範。
學齡兒童已能辨別合於或違反道德標準的行為,他們的行為深受所屬團體道德行為的影響。
(沙依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