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王應麟】 王應麟(西元一二二三~一二九六年),字伯厚,號厚齋,學者稱深寧先生,宋寧宗嘉定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生於慶元府鄞縣,元成宗元貞二年六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四。
父親名撝,字謙父,是一位耿介博雅君子,曾官吏部郎中,預修中興四朝國史。
應麟天性聰敏,九歲便通六經,十九歲舉進士,授衢州西安縣主簿,縣民誤以其年少可欺,輸納賦稅時故意延遲,應麟請求郡守,繩之以法,民皆畏服,無人再敢誤期。
時縣內駐守軍校正醞釀鬧事,縣令翁甫倉皇間不知計將安出,應麟前往說之以禮,事乃定。
任滿後改差監平江府百萬東倉,又調浙西提舉常平茶鹽主管帳司,以才為部使者鄭霖所禮遇。
寶祐四年(一二五六),舉博學鴻詞科。
理宗方御集英殿親策進士,命應麟為覆考官,知舉官已先將評定名次錄呈,帝欲有所升降,擬將第七卷改置於首,應麟讀後頓首奏道:「是卷古誼若龜鏡,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士賀。」
遂以第七卷為首選,及至唱名賜第,乃是廬陵文天祥。
應麟讀其文而能知其人,鑑賞力可謂超人一等,而天祥一生亦不負所知,真千古所未有。
尋添差浙西安撫司幹辦公事,遷三省樞密院主管架閣文字,改除國子錄,升武學博士,再遷太常寺主簿。
時丁大全為相,粉飾太平,諱言邊事,應麟不受其籠絡,乃向理宗懇切面奏:兩淮已有邊患,四川也很危急,應當加緊整治邊防,不要再為大臣壅弊之言所欺騙。
大全甚是不悅,乃促使臺諫彈劾應麟,遂遭罷官。
不久大全去位,朝廷起應麟通判台州,旋召入為太常博士,累牽著作佐郎。
景定五年(一二六四)冬,度宗即位,擢攝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又兼崇政殿說書,每因進講多所開陳。
遷著作郎,再遷祕書少監兼侍講。
除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以忤權相賈似道遭免官。
久之,起知徽州,抑豪強,省賦稅,民心大悅。
旋召為祕書監,兼國史館編修及實錄院檢討。
遷起居郎兼權吏部侍郎,復直陳邊境急急之狀,又大為似道所忌,欲更斥逐之,而應麟適以母憂去職。
及似道在沿江潰師,宋之國運亦將告終。
時恭帝新即位,應麟造朝,為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上疏陳十事,並條畫備禦十策,皆不見用。
尋轉禮部尚書兼給事中,以封駁左丞相留夢炎引用非人,再三上疏皆不報,乃辭官東歸。
嗣有詔遷翰林學士,亦力辭。
宋亡後深自晦匿,不與世人相接,而東南學者皆以為宋三百年文獻所寄,莫不翕然宗之。
所著有深寧集一百卷,玉堂類稿二十三卷,掖垣類稿二十二卷,困學紀聞二十卷,通鑑地理考一百卷,通鑑地理通釋十六卷,玉海二百卷,詞學指南四卷,小學紺珠十卷,蒙訓七十卷等二十多種。
(王德毅)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