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7 07:09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王欽若】
王欽若(西元?~一○二五年),字定國,新喻人。
父有志節,祖歷官慎刑。
欽若生有異稟,登淳化進士甲科。
累遷翰林學士、參知政事。
權同知舉受賄,致洪湛為代罪羔羊,擢湛子官以報之。
景德初,契丹入寇,寇準主親征,而欽若請幸金陵,既預其役,復不協而還,就資政殿學士、大學士。
又遷左丞、知樞府。
和議成,準頗自矜,真宗厚以禮,欽若深嫉之。
一日言於真宗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而準以陛下為孤注,結澶淵城下之好,既危且羞,何言其功也?
真宗愀然不悅曰:為之奈何?
欽若以兵對。
真宗請思其次,乃言惟封禪可以服天下,威四夷,正適真宗之意。
於是東封西祀,降天書,降祥瑞圖,諸禮成,遷欽若至吏部尚書、檢校太尉。
既與馬知節有隙,罷奉朝請;
旋復官,加檢校太師。
此皆祥符間事。
改元天禧,上玉皇寶冊,加右僕射。
尋遷左僕射、同平章事。
初真宗欲相欽若,但為王旦所沮,今旦罷,卒相之。
嗣疑其與所捕商州道士有干連,罷為太子太保,判杭州。
是後時升時降,或侍講、或分司。
仁宗即位不久,因緣復相,進司徒,封冀國公。
天聖三年,薨於位,贈太師、中書令,諡文穆。
欽若嘗言:少時遇異人,告以他日必貴為宰相。
自是遂好神異之事。
任計官,奏蠲逋負,釋繫囚,以廣惠澤。
又撰翊聖保德真君傳、先天紀等著,並領校道書。
仁宗謂其奸邪,王曾謂其與丁謂等為五鬼。
要其與諸儒同修冊府元龜,殊有功於史學焉。
(金中樞)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