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尢列】 尢列(西元一八六四~一九三六年),字少紈,一字令季,又號吳興季子。
廣東順德人。
清同治三年生於原籍,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逝於南京,享年七十有二。
幼受業於陸南朗(蒲泉),始聞種族之辨。
年十七,北遊上海、仁川、東三省、南京,觀察太平天國遺蹟,默思洪門宗旨,乃定革命光復之志。
旋南歸,求學於廣州算學館,並充任廣東沙田局文算總目、廣東輿圖局測繪生、中法越南定界委員,又曾任香港政務司書記。
得識孫逸仙先生,志同道合,引為知己。
時孫先生肄業香港西醫書院,與尢列、楊鶴齡、陳少白時相過從,放言革命,時人每以「四大寇」稱之。
孫先生首創興中會,氏贊成之,並與乙未廣州首義事。
事敗,謀黨事之維持,因於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三月十九日創設中和堂於九龍。
寢而復設中和堂於日本橫濱及南洋各埠,張青天白日旗幟,以聯絡僑界工界致力於革命光復為宗旨。
及同盟會成立,中和堂諸人皆入會。
黨人陳楚楠、張永福等創辦圖南日報,任總編輯;
嘗以吳興季子筆名撰發刊詞。
且以救援同志故,繫新加坡獄數月。
辛亥武昌義起,北上謀響應,旋入雲南,促成蔡鍔起義。
民國成立,謙謝名位。
袁世凱密謀稱帝,則起救世軍以討之。
民國十年,孫逸仙先生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受聘為顧問,居粵秀樓側之文瀾閣,參與密務。
孫先生逝世後,退居香港。
感軍閥之橫行,社風之澆薄,乃設皇覺書院,欲以孔道正人心,從之者眾。
民國二十五年冬,感於國家和平統一告成,乃北上南京,謁中山陵致敬。
詎夙宿復發,以至不起。
著有孔教革命一書,乃皇覺書院門人述其學說而成也。
(李雲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