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唐堯】 唐堯,為陶唐氏,都平陽,詩為唐國,故稱唐堯。
司馬遷之五帝本紀稱之為帝堯,謂為黃帝曾孫帝嚳之子,五帝屬於傳疑時期。
唐堯為居於今山西省南部之一氏族領袖,進而為中原之共主。
大致說來,黃帝為中國文化開端時代,而唐堯、虞舜則為中國有政教之始,五帝傳疑到唐虞時已逐漸接近信史,故孔子刪書,斷自唐虞。
史記與尚書均稱帝堯在位,能「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已有摶合家族為國族,以及親民、安邦、治國平天下的政治觀念。
帝堯命羲仲、和仲等,分守四方觀測天象變化,制定以三百六十六日為一年,並置閏月以調歲差,成為中國最早之曆法。
因令羲和等依歲時氣候,教民耕種。
中央分置百官,各有所司。
地方各部族(或稱諸侯),就四方所共推之首長,稱為四嶽。
國家大事,均須徵詢四嶽意見。
時洪水(即黃河氾濫)為災,民不聊生。
堯徵詢四嶽,四嶽共舉鯀治水,九年不能成功,百姓怨嗟,帝堯憂傷。
又以年老在位歲久,想要推位讓賢,四嶽推舉虞舜。
帝堯訪知虞舜為一孝子,受鄉人愛戴,乃妻以二女,觀察其行為果然賢德,便令虞舜攝行政事。
二十年中,選賢與能,誅殺兇頑,內修禮教,外逐三苗,使百官稱職,民心大悅。
於是帝堯乃正式歸位於舜,史稱堯舜禪讓。
帝堯禪位後若干年去世。
後世之頌揚帝德者,必稱堯舜,成為中國上古傳說中之聖君,時約當西元前二千三百年左右。
(陳致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