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八思巴】 八思巴(Págs-pa),元初吐蕃人。
其伯父為佛教薩迦宗之教宗。
八思巴天資聰穎,七歲時已頗通佛經。
元憲宗時,皇帝忽必烈底定吐蕃,八思巴因隨伯父入朝,成為忽必烈「潛邸舊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不但得到忽必烈的特別敬重,並且說服了這位親王及其妃子都皈依佛教。
忽必烈即位,封八思巴為國師、大寶法王,總管理佛教及吐蕃軍政的宣政院。
於是西藏佛教的薩迦宗就成了蒙古可汗所信仰的宗派,他們的教宗也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者。
在八思巴大師圓寂之後,忽必烈仍以其弟亦憐真嗣其位。
八思巴曾創制蒙古新字。
蒙古原無文字,成吉思汗於西元一二○四年滅乃蠻後,始令畏兀兒人塔塔統阿教太子諸王以畏兀兒字母書寫蒙古語。
世祖即位後,他認為應當有一種可以書寫其所統治下之各種民族語言的文字,遂將此責任委之八思巴。
八思巴乃在一二六九年,按照梵文和藏文的型態製成蒙古新字。
元史八思巴傳謂:「其字僅千餘,其母凡四十有一。
其相閱紐而成字者,則有韻閱之法。
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則有語韻之法。
而大要則以諧聲為宗也。」
此後遂規定官方文書,「並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
又於各級學校設蒙古學教授,教習蒙古新字。
蒙古新字固其長在記音正確,然則短在字形複雜難於書寫。
故由元史中,一再可見查禁畏兀兒字推行蒙古新字的上諭,可知畏兀兒體字的蒙古文仍被大量的使用著。
元朝滅亡,蒙古新字也就失去被使用的機會,畏兀兒體字仍是蒙古唯一文字。
不過蒙古新字在話韻學上的貢獻,卻影響到韓文的創立。
(丁崑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