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後金汗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6 16:34: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後金汗國

 

後金汗國為努兒哈赤所建。

 

努兒哈赤(西元一五五九,一六二六年),姓愛新覺羅氏,其先世為女真人,始祖布庫里雍順至孟特穆(即孟哥帖木兒)間之歷年,不可考,孟特穆後三世,為都督福滿,福滿有子六人,長曰德世庫,次曰闡,三曰索長阿,四曰覺昌安(一作叫場),五曰包朗阿,六曰寶實,六兄弟各築城,環居於赫圖阿拉(安東新賓城西),是為六祖。

 

覺昌安與其長子禮敦(後號巴圖魯)、四子塔克世(一作塔失),平定碩色納、嘉呼二族之亂,收服諸部,勢力漸強。

 

塔克世有子五人,努兒哈赤其長也,氏幼年喪母,常出入於明將李成梁家。

 

成年以後,儀表雄偉,志氣遠大,史稱其「才智內蘊,睹記不忘」。

 

先是明成祖初年,東北之女真來歸,明設建州衛於松花江下游,另建海西衛於松花江上游,野人衛則在黑龍江下游一帶。

 

中葉以後,建州女真南遷今安東境內,明於建州衛外,分置左衛與右衛。

 

萬曆十一年(一五八三),遼東總兵李成梁,討伐建州別酋阿臺時,左衛酋長覺昌安及其子塔克世為嚮導,死於亂軍之中。

 

努兒哈赤以代父祖復仇為名,用其父遺甲十三副,討伐鄰部,擊敗尼堪外蘭,六年之間,建州各部,次第歸服。

 

二十一年,復破海西女真九部聯軍,據有今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一帶之地。

 

至是女真大部,已盡為努兒哈赤所有。

 

向之稱臣明廷,至此不再甘為其藩屬,而後金汗國(一六一六,一六三六),遂應運而生。

 

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努兒哈赤登汗位,國號後金,建元天命,都於興京(新賓),此乃由一部落之酋長,進而為較似之君主,猶非帝王可比也。

 

蓋因努兒哈赤復仇之役興師後,尚覆受明之「殊恩」,自萬曆十七年至二十八年,(一五八九、一六○○),明嘗授以都督僉事,並接受其三次來朝。

 

時李成梁鎮守遼東,年已衰暮,為保令名,以全晚節,但得夷酋恭順,即保奏給官。

 

三十六年(一六○八),成梁去職,朝貢遂絕。

 

時努兒哈赤已統一建州各部,開創八旗,以齊軍政;

 

築城郭,以固防守;

 

立法制,教育部民;

 

並利用蒙古字製十二字頭,合滿洲語,創制滿文,頒行國中,規模漸備。

 

建立汗國,亦不過表示其脫離明廷羈絆,收拾散餘部落,為一較大之酋長而已。

 

清實錄言:「太祖初未嘗有必成帝業之心。」

 

足資證明。

 

此後野心漸熾,又加邊境多事,故於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乃以七大恨告天,公然對明稱兵。

 

所謂七大限,重要者如言其二祖無罪被誅,明之對待女真各部,厚薄不同,以及侵奪其柴河、三岔、撫安三地之疆土等事,文雖動聽,實不過為對明用兵之藉口而已。

 

後金對明稱兵後,初克撫順,繼殲明軍西路主力於薩爾滸(西賓西)。

 

熹宗天啟元年(一六二一),連破遼陽、瀋陽二城,並在洛陽建都,改名盛京。

 

六年(一六二六),努兒哈赤傾全國之師,先後四次西侵,被明將袁崇煥擊敗於寧遠,努兒哈赤身負重傷,七月,死於靉陽堡(安東鳳城東北),年六十有八。

 

八子皇太極繼汗位,翌年,改元天聰,此後數年,明廷大臣,知兵者少,忌功妒能之輩,所在多有,加以思宗多疑,信人不專,邊事益不可為。

 

皇太極乃於崇禎九年(一六三六),改稱皇帝,易後金國號為大清,後金汗國至此告終。

 

(張效乾)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81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10 00:12 , Processed in 0.35937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