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教育●各種教學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6 08:0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教育●各種教學法

 

教學法的名稱很多,各人所給予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有的名同而實異,有的名異而實同。

 

有的所指甚廣,有的含義極狹。

 

各教學法之間,有的全然不同,有的則互相掩蓋。

 

茲分類說明如下:一、教學主體根據教學主體來分,有下列兩類教學法:(一)教師中心型教學法,此法是教室內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具甚多權威,學生唯教師之命是從。

 

可包括講演法、問答法、複講法等。

 

其優點為教室秩序容易維持,教學進度容易把握。

 

其缺點為不易充分切合學生之興趣需要與程度。

 

(二)學生中心型教學法:此法是教室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居於從旁輔導的地位,重視學生的興趣、需要與程度。

 

可包括討論法、自學輔導法、設計教學法、單元教學法等。

 

其優點是學生獲得較多之尊重,不僅學習愉快,而且較易獲得自我指導的能力。

 

其缺點為不易維持最佳之秩序及統一之進度。

 

二、教學人數根據教室內接受教師教學之人數分,可有下列三種教學法:(一)班級教學法:此指全班學生,同時在一位教師直接領導之下從事學習。

 

教師之精神,須能貫注於教室內每一個學生。

 

至於採取何種教學方式,一任教師自由,通常採講演方式。

 

不過學生數越多,教師越為費力,但亦能形成教室中之熱烈氣氛。

 

(二)分組教學法:此指將全班學生依據實際需要,分成若干小組,以組為單位,利用課內乃至課外時間,從事各項學習活動,包括討論、遊戲、運動、觀察、實驗、閱讀、採集等。

 

(三)個別化教學法:由於人類具有個別差異,凡具有見解之教育家,均重視個別差異之適應。

 

近年來,個別化教學又盛囂塵上,希望學生能以「接受」代替「拒絕」,能以「成功」代替「失敗」,重視自尊、自治、自重與人格尊嚴,重視調查、診斷與個別的自動學習,重視教材細目之分析,多種教學資料之供應及契約制,亦注重能力分班、小組教學、不分年級教學、協同教學、小步驟教學,及小隔間之裝置。

 

三、教育階段依教育階段分,可有下列四種教學法:(一)幼稚園教學法:重視保育、衛生習慣之培養,及團體生活之體驗。

 

為活潑幼兒身心,須教以韻律活動、兒歌、故事及遊戲。

 

(二)小學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上一面須維護及促進兒童身心之健康,並利用各種團體組織以教育及訓練個別的兒童,一面更須充分滿足兒童好奇心,盡量圓滿的答覆兒童所提出之問題,以培養及鼓勵其繼續發問及探究之興趣。

 

(三)中學教學法:中學階段學生身心變化劇烈,情緒不易平衡,教師須以指導或輔導人員心態施教,隨時要了解、同情,及協助學生。

 

為適應其心理傾向,須常利用其親密團體,鼓勵其閱讀名人傳記,並充實教學內容,及誘導其思考與推理。

 

(四)大學教學法:在大學階段,學生心智均已逐漸進入成熟狀態,教學貴在引導學生自行鑽研,並予以表達及討論機會,以收腦力激盪之效果。

 

各種閱讀資料必須充分供應。

 

四、教學科目依所涉及之科目分,教學法可分為下列兩大類:(一)普通教學法:此法適用於任何學科,通常論及與各科均有關聯之目標、原則、方法,及技術等問題。

 

不過,有時亦指適用於任何等級及任何種類學校之教學法,如講演法、問答法等。

 

(二)分科教學法:此指各學科特別適用之教學法,如國文教學法、數學教學法、體育教學法等。

 

此等教學法常按教育階段分別研究,如小學低年級唱遊教學法、小學社會科教學法、中學英語教學法等。

 

茲舉例說明數種分科特別適用之教學法如下:1.王明德教學法:前高雄市苓洲國校校長王明德認為小學低年級國語科之讀書、說話、作文、寫字應配合教學,並應從說話教學開始,依次教學作文,再教寫字,然後教學讀書。

 

實驗結果學生作文能力顯著提高。

 

2.水道式教學法:又稱分合式教學法,創自日本,適用於小學數學科。

 

其特點為重視分析與綜合。

 

不論是計算的練習,性質的了解,觀念的獲得,原理的認識,操作的方法,均經分析為基本過程興複合過程。

 

3.語言學法:此法滴用於外語教學,認為教學重心應置於語言結構之了解。

 

其教法如下:(1)先作句型分析,(2)比較本國語言與外國語言在結構上之差異,(3)加強練習,(4)企求從語音的熟練達到字義的了解,而不過分重視文法及字義的講解,(5)從口說入手。

 

五、學級編制依學級編制分,教學法有下列數種:(一)單式教學法:此法適用於單式單級。

 

所謂單式學級,係指一個教室內只有一個年級,由於學生程度比較整齊,施教及管理比較方便。

 

(二)複式教學法;

 

此法適用於複式學級。

 

所謂複式單級,係指一個教室內含有數個年級的學生,施教及管理均較困難,須輪流應用直接教學與間接教學,或輪流應用動態教學與靜態教學,必要時可採同科目同教材。

 

助手制須加利用。

 

(三)單級教學法:此法適用於全校只有一個教室的學校,殆為最複雜之複式教學法。

 

除採用複式教學原則外,有時尚須注意座位排列,務使低年級學生可獲得更多高年級學生之照顧,並減少各年級間之相互干擾。

 

另有所謂二部制教學法,係將一個學級裏的學生分為甲乙兩部分,由一位教師輪流施教。

 

其中包含下列諸情況:(一)半日二部制,即一半學生上午到校,另一半學生下午到校。

 

(二)全日二部制,即班中所有學生全日到校,當甲部分直接教學時,乙部分則自動作業,反之亦然。

 

(三)間日二部制,即兩部分學生各隔日到校一次。

 

(四)混合二部制,即一部分學生採半日制,另一部分學生採全日制。

 

此種教學法須注意自習指導。

 

六、教學方式就教學方式言,通常有下列各種教學法:(一)講演法:或稱為講述法。

 

惟良好之講述必須輔以講者之手勢、姿態與表情。

 

故此種方法毋寧稱為講演法。

 

必如此方可獲得較多效果。

 

但此種方法常被稱為單向溝通的方法。

 

(二)問答法:包括教師與學生間之相互發問,通常以教師向學生發問為主。

 

此法被譽為雙向溝通之方法。

 

惟教師發問時須注意問題之性質,及發問之技巧。

 

(三)討論法:此法被譽為多向溝通之方法,足以啟發思想,訓練語言,集思廣益。

 

有全班討論、分組討論、陪席討論、座談等。

 

教師若欲討論能充分發揮效果,須予學生充分指導。

 

(四)觀察法:百聞不如一見,教師在講解說明之餘,須給予學生各種觀察機會。

 

實物觀察與實地觀察最為有效;

 

必要時可利用標本、模型、圖表、幻燈、影片。

 

直觀教學或實物教學?

 

屬此法。

 

(五)示範法:指由教師示範讓學生觀察模仿,實即觀察法。

 

教師示範時可利用動作、圖片、幻燈、電影等。

 

(六)實驗法:狹義的實驗係指自然科學方面之各種實驗。

 

廣義的實驗係指所有學科之各種其有試探意義的活動。

 

教師為使學生證驗知識及發現知識,須給予學生各種實驗與試探之機會,此即實驗法。

 

七、教學性質依教學性質分,有下列二類方法:(一)注入式教學法:簡稱注入法。

 

其特徵是極端的教師中心,不考慮學生之興趣、需要、程度、目的與問題,不重視學生的思考,不重視問答與討論。

 

通常採講解說明的方式。

 

就原理來說,此法殊不足取。

 

(二)啟發式教學法:簡稱啟發法,此為一般人士所讚譽之方法。

 

其特徵是學生本位,教師教學時,須充分考慮學生之興趣、需要、程度、目的與問題,注重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依其發展結果,又可再分為下列二類:1.傳統啟發法:即利用問答法以刺激學生思考,使逐漸獲得教師所希望之答案。

 

蘇格拉底(Socrates)之反詰法或產婆術即屬此類。

 

2.現代啟發法:此指西元一九六○年代前後,在美國盛行之發現法、探究法,或問題解決法。

 

我國國家科學會稱此等方法為現代啟發法。

 

其主要特徵是設計問題情境,協助學生尋找問題。

 

澄清問題,搜集資料,並用歸納方法以獲得結論。

 

如有所獲與發現固然可喜;

 

如無所獲或發現亦不足為病,蓋此法重視過程之學習。

 

八、教學目的在我國一般教學法書籍中,常謂根據教學目的分,教學法可有下列四種:(一)思考教學法:其目的在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與給予學生思考機會。

 

(二)練習教學法:其目的在給予學生練習機會,以使學生能記憶某種知識,獲得某種技能,及養成某種習慣。

 

(三)欣賞教學法:其倡的在提供學生欣賞機會,培養學生欣賞能力,並提高學生欣賞水準。

 

重點在於情意陶冶,而欣賞範圍可包括文學、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工藝、邏輯、道德、行為等。

 

(四)發表教學法:其目的在提供學生發表的機會,及培養其發表的能力。

 

而發表的方式則可包括語言、文字、圖畫、動作、工藝、文學、音樂等。

 

九、教學型態若干教學法其有一定步驟或稱為型熊,特別值得介紹者,有下列各種:(一)海氏學派五段教學法:德人海爾巴脫(J.F.Herbart)於十九世紀認為教學法須有一定步驟。

 

其信徒不斷將其所採用之方法加以發展,乃形成世界馳名之海氏學派五段教學法。

 

其步驟如下:1.預備,2.提示,3.比較,4.總括,5.應用。

 

此去注重邏輯與條理。

 

(二)莫氏學派單元教學法:美人莫利遜(H.C.Marrison)於二十世紀初期即提倡單元教學,注重學生自動,信徒亦眾。

 

世人將其所提倡之方法稱為莫氏學派單元教學法。

 

其步驟如下:1.試探,2.提示,3.自學,4.組織,5.複講。

 

(三)設計教學法:美人克伯屈(W.H.Kilpatrick)為重視學生興趣,增強學習活動,及培養學生自我指導能力,於二十世紀初期,特提倡設計教學法。

 

嚮應者甚眾。

 

其步驟如下:1.決定目的,2.計畫,3.執行,4.批評。

 

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師生共同參與。

 

(四)自學輔導法:此亦為二十世紀初期在美國甚受重視之教學法。

 

基本旨趣在於利用學生在校時間,提供自學環境與設備,並由教師多加協助及指導,便能完成學習上之要求,並從而培養其自學能力及自我指導的習慣。

 

邏輯上之步驊如下:1.指定作業,2.在輔導下自學,3.考查。

 

(五)視聽教學法:此乃二次大戰以後盛行之教學法,重視充分運用學生之視覺與聽覺以加強教學效果。

 

教師須應用各種視聽教材及視聽方法,以充分提供視聽機會。

 

其步驟有三:1.預備,2.呈現,3.追蹤。

 

(六)現代單元教學法:通常簡稱為單元教學法,盛行於二次大戰前後。

 

臺灣光復以來一直重視此種方法。

 

其主旨在擴大教學的單位,便從範圍狹窄的「課」改為範圍廣闊的「單元」,以便利教材的統整。

 

並重視多種教學活動,以使學生獲得全人格之發展,從而培養其適應生活的能力,及獲得個別差與之適應。

 

其步驟可簡化如下:1.預備,2.發展,3.綜合。

 

(七)問題解決法:此法認為教育之主要目的不在於知識之傳授,而在於解決問題能力之培養。

 

從二十世紀初期起,此種思想一直為教育界所重視。

 

此法可應用於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及個別教學。

 

一般步驟如下:1.澄清問題,2.搜集資料,3.分享與討論,4.結論。

 

十、著名時間為補充介紹各種教學法名稱,茲再以著名時間為題,分別說明各時期著名之教學法:(一)早期著名者:時間約在一九三○年以前。

 

1.德可樂利教學法:德可樂利(OvideDecroly),係比利時人,於二十世紀初從事低能兒童教育,認為教育低能兒童須把握其興趣,方能事半功倍。

 

2.蒙臺梭利教學法,蒙臺梭利(MariaMontessori)係義大利女教育家,於二十世紀初對幼兒教育甚感興趣。

 

蒙氏認為教育幼兒須利用教具或恩物,須注重感覺訓練,須給予觀察及反覆練習機會,並重視自動與自由。

 

3.導爾頓制教學法: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後,美國柏克赫斯特(HelenParkhurst)女士在麻省導爾城中學,實驗其適應個別差異之教學法,世稱為導爾頓制教學法。

 

其法有三要點:一為將每一普通教室改為專科教室,有豐富設備及專科教師指導。

 

二為學習自由,包括科目、地點、時間,與速度。

 

三為利用「工約」以培養學生自發之責任心。

 

4.文納特卡制教學法: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芝加哥附近文納特卡鎮教育局局長華虛朋(CarletonWashburne)亦甚醉心於適應個別差異之教學法,但亦同時重視學生群性之培育,故特規定所轄公立學校每日上下午均各有兩種學習活動:一為個別學習,一為團體活動,世稱為文納特卡制教學法。

 

(二)現代著名者:時間約在一九三○年至一九六○年之間。

 

在此期間,著名教學法有社會化教學法、單元教學法、問題解決法、視聽教學法等。

 

所謂社會化教學法,通常釋為討論法。

 

所有此等方法均已介紹於前,不再贅述。

 

(三)最近著名者:時間約在一九六○年以後。

 

1.編序教學法:此指應用編序教材之教學法。

 

所謂編序教材。

 

係將每一學科畫分為若干單元,每一單元包含若干序列,每一序列包含若干細目。

 

細目與細目之間緊密相連,難度極小。

 

每一細目之後均有測驗、標準答案,與學習指導。

 

就理論言,任何人循序學習,均能拾級而上,以底於成。

 

此法能適應個別差異,並便於自學。

 

2.協同教學法:此法係將有關班級之教師加以組織,使分別發揮其所長,以教導有關班級之學生;

 

有關職員或實習教師亦可納入此種組織。

 

教學方式通常包括大班講演、小組討論,及個別研究。

 

3.不分年級教學法;

 

美國近年來有少數學校試行無年級制,其主要動機在便於個別差異之適應,及避免學生因留級而導致中途輟學。

 

適用於此種學校之教學法稱為不分年級教學法。

 

在此種學校內,每一學科各自分為若干等級,每一學生依其程度編入某一等級。

 

每一班級之教師,無論對高材生或低能生,均注重因材施教及個別指導。

 

4.彈性單位課表教學法:此法應用於試行彈性單位課表之學校。

 

試行此種課表之學校,依據各科教師每次上課時所擬應用之教學法,而決定其每次上課時所需要之時間單位。

 

通常一單位為十五分鐘或二十分鐘。

 

凡採用演講法予以兩單位,採用分組討論予以三單位,需要操作、實習、實驗之節次,則予以四個以上的單位。

 

其旨趣是每節課上課時間之多寡,須配合所應用之效學法。

 

5.電腦輔助教學法:這是指利用電腦幫助學生學習教材。

 

凡採用電腦輔助教學者,須先將細步化的、有組織的教材儲存在電腦裏。

 

此種教材通常包括三部分:(1)教材本身即知識,(2)習題或測驗題,(3)標準答案或指導用語。

 

學生在「分時作業」系統下,坐在終端機前閱讀教材,答覆問題,核對答案,接受指導。

 

並可向電腦發問或請求特別協助。

 

每一學生可依自己之興趣、需要、能力隨時作不同分量的學習。

 

(李祖壽)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50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3:5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