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3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地質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09:48: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地質學

 

地質學(Geology)為地球科學(Geosciences)中最基本一學科。

 

其最簡單之定義為研究地球之科學,即研究地球之成因、組成、構造,與歷史之科學。

 

更進一步而言,地質學所作有系統研究者有:一、地球之組成物質(Materials)、二、地球上所發生之各種不同地質作用(Processes),三、地球上所形成之河湖海陸等環境(Environments),四、地球及其上一切生物之演變歷史(History)。

 

地球之組成物質包括礦物、岩石、土壤,及有機物等,此係研究地質學所依據之主要資料來源。

 

所謂地質作用乃指使地球組成物質發生變化,或變動的一切運動或作用,例如河水之流動、海浪之衝擊、冰川之移動、岩石之風化侵蝕、火山之爆發、地殼之震動等皆屬之。

 

所謂地質學研究,即有系統觀察、分析,或測算地球上所見之礦物、岩石、土壤,及生物遺跡等,再利用此項資料解釋地球上所發生之一切動力作用與變化,進而研討地球之發育演變過程及歷史。

 

因之,地質學所研究之主要對象為礦物與岩石,以及其風化所造成之岩屑及土壤。

 

故亦有人稱地質學為專門有系統研究礦物和岩石的科學,此乃地質學與地理學主要不同之處,因兩者皆以研究地球為主。

 

由於礦物及岩石可供應工業發展所需之基本原料,而燃料礦物又為目前最基本之能源,故地質學研究對開發礦產資源及能源,均有其重要價值。

 

一般所稱之地質學可包括兩大部門:一名自然地質學(PhysicalGeology),以研究空間的現象為主,研究組成地球物質之性質、成分、成因,及分布等,同時亦研究地形之發育、海陸之形成、地球內部之構造,與一切內營與外營之地質作用及運動。

 

地球表面所見之固體主要為岩石、岩屑,與土壤,構成岩石等之基本單位為礦物,每一礦物皆具有一定化學成分與物理性質,因之,礦物學與岩石學乃開始研究地質學最重要之兩基本學科。

 

地質作用分為外營與內營兩大類。

 

外營地質作用皆發生於地球之表面,可以直接觀察研究,又可再分為陵夷作用(Denudation)與沈積作用(Sedimentation)兩種。

 

前者包括風化、侵蝕、搬運等作用。

 

地面岩石與空氣、水,及生物接觸後,產生風化作用,使顆粒鬆散裂解,或發生礦物及化學成分之變化,造成岩屑與土壤,皆名沈積物。

 

再以重力、河流、地下水、風、冰川為主之營力切蝕地面,更以機械或溶解方式將沈積物搬運至另一地點。

 

後者使被搬運之沈積物因受到物理、化學,或生物之作用,再度沈積,造成沈積層或沈積岩。

 

內營作用皆發生於地下深處,不能直接觀察,但其影響有時可及地面,或因侵蝕作用而見於地表。

 

此類作用包括:一、地殼變動,有海陸的上升下降、地震、岩層之斷移褶曲等。

 

二、岩漿活動,包括火山噴發、火成岩作用等。

 

三、變質作用,包括岩石受到溫度壓力之增高或熱液作用後所發生之一切變化。

 

地質學之另一主要部門名歷史地質學(HistoricalGeology),以研究時間上之關係為主,注重地球之成因與演變史,研究地球最早形成直到現在所發生之一切地質變化,包括地球上一切生物之演化過程在內。

 

與此有關之學科為研究古時生物遺跡之古生物學(Paleontology),研究層狀岩層之層序與時間關係之地層學(Stratigraphy),研究古地理與古氣候之古地理學(Paleogeography),與測定岩石老幼年齡之地層定年學(Geochronology)等。

 

(何春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98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21:35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