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石英】 石英(Quartz),為三方晶系礦物,在地殼內僅次於長石之最常見礦物,且為許多火成岩、沉積岩,及變質岩之基本成分。
石英英文名稱Quartz源自日耳曼語的Querkluftertz,再濃縮成Querertz爾後再簡化成Quartz,至於中文名稱石英,早年曾命名為「科子」,以後才演變成今日通稱之石英。
石英有許多同分異構物,通常均隨溫度之不同而異,依次為鱗石英(Tridymite)、方英石(Cristobalite),及Stishovite等。
石英的化學成分除了含少量之氧化物外,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二氧化矽。
其特徵為無色且不含解理、雙晶,呈玻璃光澤,如含鐵則呈紅褐色,對風化作用抵抗力極強,其與方解石之不同主義在於硬度上之差異。
石英有多種產狀,其在臺灣島上之產狀有一、產於石英脈中:金瓜石、瑞芳、中央山脈東西斜面。
二、產於結晶片岩:中央山脈東斜面。
三、產於沉積岩中:臺灣各地。
四、產於火成岩中:臺灣東北部。
石英之無色且具良好結晶者稱之為水晶,產於花蓮瑞芳。
在新竹之石英砂為良好之玻璃原料。
在花蓮發現有綠色水晶,在恆春發現水入水晶,在瑞芳曾發現黃金入水晶。
此外,石英有許多不同用途,諸如寶石、裝飾物、玫瑰石英、虎眼、煙水晶、砂金石。
在砂方面可用作馬達、混凝土、金鋼砂、矽磚、玻璃傢俱。
在粉粒方面可用作磁器、油漆、砂紙,及洗滌肥皂。
近年來最重要的用途為製錶工業上之石英精密製品。
(孟昭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