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石油探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07:5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石油探勘

 

在世界上許多儲有石油的沈積盆地找尋油氣,最基本的方法是地質探勘,地質學家先到野外勘查地面地質,對出露地層層序及構造形貌,必須有概括了解;

 

繼之選擇各個地質構造進行地質精查,並勘測精確的地層剖面,採取岩樣,供室內古生物及岩性之詳細研究,作為綜合研判之參考。

 

若干麓山構造區交通困難,在實施地質勘查之前,若先研究航照地質,可獲知構造形貌,俾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在勘查期間可藉航照及遙測覆核地形、構造,及岩性。

 

在地球表面沒有岩層出露的地力,或在為海水或沙漠所掩蓋的地方,我們不能憑空推測地下有無適於儲聚石油的地質構造。

 

於是地球物理的方法便被用來作為解決的工具。

 

所謂地球物理探勘方法,有三種主要的地球物理探勘方法:即磁力、重力,和震波測勘。

 

磁力測勘是測繪基盤的構造形貌,以及該地區的沈積岩厚度。

 

因為在沈積盆地內足夠的沈積岩厚度為形成石油的必要條件。

 

其次,重力測勘是藉其重力異常尋找構造高區。

 

以上兩種方法,只是用磁力儀和重力儀在地表測量地球本身的磁力場和重力場的變化,進而推斷沈積岩的厚度和地層的起伏情形。

 

這兩種方法固然快速而省錢,但是所得資料,只能告訴地下構造的概貌,還不能據以定出井位。

 

所以一般石油探勘先用這兩種方法初測。

 

然後選擇適當的地方,實施震波測勘。

 

藉著反射震波測勘可測得各地層在一地區的起伏情形,亦即可以得到該層的地下構造圖,進而尋找可能儲存油氣之構造封閉或地層封閉。

 

此外,若盆地內已鈷過井,再根據鈷井岩屑和岩心的鑑定,電測之地質解繹、地層沈積環境和微體古生物研究等諸多地下地質工作,也都直接和間接用以尋找可能的油氣封閉。

 

近年來諸先進國家爭相積極研究地球化學探勘,此因十九世紀以來,地質學與地球物理學在石油探勘上所尋找的僅是封閉良好之地質構造,未能對形成油氣之母岩,即所謂生油岩,加以分析其有機物之含量、類型,以及碳氫化合物之含量。

 

導致在一些缺乏良好生油岩而空有地質機造(如背斜)之沈積盆地施於鑽探。

 

結果往往是一些乾井或微量油氣徵兆而已,為減少這種無謂的浪廢,諸先進油公司乃積極發展地球化學。

 

所謂石油地球化學研究的內容除了分析生油岩之有機碳含量外,並測定其有機物之成熟度(Maturity),進而推論油氣形成後移棲(Migration)之途徑。

 

此外更可利用生油岩與儲油層或儲油層間所含碳氫化合物之特徵,分別作為油氣與生油岩或諸油層間之對比。

 

正因如此,石油地球化學在石油探勘上所擔任的角色漸趨重要,發展到目前為止,已與地質學及地球物理學,扮演成三足鼎立而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

 

最近由於科技發展有著驚人之進步,在石油探勘上,除了發展出石油地球化學外,在地球物理方面,這些年來,在震測儀器製造上、炸測技術上,以及在記錄震波方面,均有改進。

 

震波測勘,以往只是限於測繪地下構造圖,究竟地下有無油氣,尚須待鑽完井,才能知道。

 

所以地球物理探勘一直被認為只是測繪地下適於儲集油氣的構造,是一種「間接」探勘石油的方法,而今天已發展到「直接探油」的階段。

 

所謂「直接探油」亦即是油氣顯著點法(BrightSpot),此法的另一名稱,稱之謂相對振幅保留法(RelativeAmplitudePreservation),簡稱RAP。

 

此法的基本原理乃是因地層完全含水時的速度,和地層含有油氣時的速度,有顯著的差異。

 

基於這種理論,如果某一層的反射波能量有突然的增加(橫向),便可能直接指示地下有油氣。

 

如此,可以增加鑽遇油氣的機會。

 

然而此法仍受許多限制,並非所有的油氣,在震測剖面上均能有此現象。

 

總之,成功的石油探勘,必須綜合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等各種資料,加以研判後再訂出擬鑽探之井位。

 

(孟昭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76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9 12:51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