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直接稅】 政府課稅時,必有人將稅款向政府繳納,這些人即稱為租稅繳納者或納稅人(Taxpayer),是稅法課稅的對象。
如政府對甲工廠課征貨物稅,或對張某課征個人所得稅,甲工廠及張某即納稅人。
但就經濟效果而言,亦有些人雖未被政府課稅,卻是政府稅收最後來源,故可稱為租稅負擔者。
不過,他們在稅法中並無地位,與政府課稅過程亦無直接關係。
一種課稅,租稅繳納者與租稅負擔者可能同為一人,亦可能為二人,前者即直接稅(DirectTax),如個人所得稅,以示政府直接對租稅負擔者課稅之意;
後者即間接稅(IndirectTax),如貨物稅者,以示政府不直接(間接)對租稅負擔者課稅,而是先對甲工廠課稅,甲工廠透過租稅轉嫁(TaxShifting)過程,提高產品售價,將納稅負擔轉嫁給租稅負擔者(消費者),而甲工廠最後並未負擔租稅。
直接稅與間接稅之區別,流傳已久,近年有漸趨不受重視之勢。
因為區別標準之轉嫁,有理論上能否轉嫁與宜際上有無轉嫁之分。
傳統區別重在前者,理論上能轉嫁者即為間接稅,如甲工廠可提高售價將稅負轉嫁;
理論上不能轉嫁者即為直接稅,如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因所得產生於售價決定之後,故無從提高轉嫁稅負。
但租稅轉嫁決定於許多因素,如需求彈性,如甲工廠提高售價,銷售量大減,可能考慮不轉嫁。
實際既未轉嫁,如仍視為間接稅,即有可議。
企業所得(利潤)稅亦有類似之問題,傳統上,一向認為不能轉嫁,近年則已有人認為有轉嫁事實。
因而,直接稅與間接稅不易清楚區分。
儘管如此,直接稅與間接稅觀念,仍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並認為直接稅優於間接稅。
因直接稅既是直接對租稅負擔者課稅,政府可考慮納稅人一切經濟條件,如所得多寡、負擔輕重等,再決定最適合其負擔能力的稅負。
而間接稅既是間接課稅,無從考慮租稅負擔者的經濟條件。
不過,直接稅有傳統(Tradition)直接稅與現代(Modern)直接稅之分。
前者如古代的人頭稅、土地稅等;
後者即以個人所得稅為代表,始符合公平要求。
當前各經濟已發展國家的稅收中,不僅直接稅比重大於間接稅,直接稅亦是以所得稅為主。
相反地,發展中國家則多以間接稅為稅收大宗,直接稅則是傳統形式者為主,如財產稅等。
直接稅基於其特性,一般多適用累進稅率(ProgressiveTaxRate),稅負變動大於所得變動。
例如某甲所得十萬元,須納稅五千元(稅率百分之五),某乙所得一百萬元,納稅必大於五萬元,即稅率必大於百分之五。
因之,所得稅(直接稅)有平均所得效果。
(于明宜)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