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投機】 投機是指運用情報、智慧來分析、判斷未來狀況,以謀取短期差價利益之交易行為。
多數人將投機視為與投資相對之名詞,而事實上二者又不易明確地區分,因此常造成混淆或誤解,今乃就目的、期間長短、使用之情報及風險大小說明,以明瞭投機之意義及投資與投機之區別。
一、就目的而言,投機之目的在謀取短期差價利益,亦即強調於短期內獲得資本利得,而不考慮長期孳息(如債息、股利)及潛在之長期利益。
投資則重視長期孳息與長期資本利得,然而亦有投資者因資產價格快速上升,超過預期水準而提早出售,此種短期交易行為與投機似無不同。
二、就期間而言,投機之交易週期短。
對資產僅作短期持有,俟目的達到立即出售;
賣空時亦於短期內即行回補。
然而亦有投機不成而轉為長期持有,以待高價出售者,其行為又與投資類似。
三、就使用之情報而言,投機者強調有關資產價格短期變動因素之情報分析;
而投資者較側重影響資產長期利益之情報分析。
四、就風險而言,標準的投機是要求於短期內結束一項交易。
因此,選擇之對象多屬短期價格波動較烈者,然而短期價格變化之預測不易,故承擔之風險較大,標準的投資則由於利益主要決定於長期趨勢因素,受短期價格波動影響較小,故其風險相對地較少。
(陳夢伍)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