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李密】 李密(西元二二四~二八七年,華陽國志作李宓),字令伯,晉犍為武陽人。
生六月,父亡;
四歲,母改醮;
由祖母劉氏躬自撫養。
密奉事以孝謹聞,又師事譙周。
少仕蜀為郎。
數使吳,有才辯。
晉泰始初,徵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上疏陳情,言劉氏「早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年,相依為命」,「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武帝愍而許之。
及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徵。
歷官溫令、漢中太守。
密有才能,未能內轉,遂以懷怨免官,卒於家。
魏晉之際,政局不穩。
風俗丕變,此後則愈演愈烈。
故趙甌北甘二史劄記稱「江左世族無功臣」,陔餘叢考又言「六朝忠臣無殉節者」,而錢賓四則於其時人頌祖德,重教子,尚孝友,三致意焉。
密陳情表所謂聖朝「以孝治天下」,而唐修晉書,特著孝友列傳,太宗親撰,在在可見其時但重家而不重國,講孝而不講忠。
孝友列傳申,李密居首,昔人以為讀武侯出師表不下淚老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下淚者不孝,亦許之甚也。
然觀其人憎疾從事,失分懷怨,要亦名過其實者也。
(何啟民)李密(西元五八二~六一八年),曾祖弼,西魏時官至司徒,北周代魏為太師,封魏國公。
父寬,隋上柱國,封蒲山郡公。
父死,密襲爵。
密少有才略,志度弘遠,與楚公楊玄感相親善。
隋末,玄感起兵於黎陽,以密為謀主。
玄感敗,密依大盜翟讓於瓦岡。
讓令密建牙,別統所部,號蒲山公。
密擊敗隋東都留守越王侗軍,威聲大振。
讓推密為主,建號魏公,封拜百官,自魏南至江淮,群盜莫不響應,眾數十萬,築洛口城而居之。
密遣將東略地,河南郡縣,多陷於密。
隋煬帝命江都通守合諸路軍討之,密大破之於洛水。
或勸讓奪密兵權,密乃殺讓而併其眾。
既而,密復擊潰王世充軍於洛北,進據金墉城,敗越王侗軍於北邙,於是海岱江淮間群雄,皆遺使請降於密。
大業十四年(六一八),煬帝為宇文化及所弒,東都留守官屬奉越王侗為帝,侗委政於世充。
宇文化及率其眾北歸,密據鞏、洛以拒之。
化及引兵與密戰於黎陽之倉城,侗遺使招密,密降,侗封密為魏國公。
密於是悉英精銳以攻化及,化及敗走汲郡,密將士亦多戰死,還軍金墉,侗遺世充乘其弊而擊之,戰於邙山,密眾大潰,率餘眾奔洛口,復為世充所敗,入關降唐。
既而,復叛亡出關,至桃林,為唐將盛彥師所殺。
(林瑞翰)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