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文學●李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3 07:4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3 07:43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文學●李翱

 

李翱,唐趙郡人,一作成紀人。

 

字習之,貞元進士,元和初為國子博士史館修撰。

 

嘗以史官紀事不實,奏狀謂:凡人事跡,非大善大惡,則眾人無從得知,舊例皆訪於人,又取行狀諡牒,以為依據,然其為狀者,多是其門生故吏,苟言虛美,務於華而忘其實,溺於文而棄其理,如作行狀者,但指事實,直載事功,則賢不肖易見,而可以傳信於後世,詔從之。

 

(見舊唐書一六○、唐書一七七)。

 

翱幼勤儒學,博雅好古,嘗從韓愈為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時。

 

其論文亦主於道,因「悅古人之行」,而「愛古人之道」,於是探六經之詞旨,揭立言之準要,以為「文」根於「性」,而謂「性於仁義者,未見其無文也,有文而能到者,吾未見其不力於仁義也;由仁義而後文者,性也,由文而後仁義者,習也。猶誠、明之必相依爾。」

 

乃立文章之準則:「文、理、義三者兼併,乃能獨立於一時,而不泯滅於後代。」

 

蓋「義深則意遠,意遠則理辯,理辯則氣直,氣直則辭盛,辭盛則文工」也(見李文公集六,答朱載言書)。

 

其論性則主於孟子性善之說,闡明覺之義,歸復性之途。

 

嘗謂:「情由性而生」,「情既昏,性斯溺矣,…情不作,性斯充矣。」

 

「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

 

「聖人者,寂然不動,…雖有情也,未嘗有情也。」

 

因是,據於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之義,而曰:「聖人知人之性皆善,可以循之不息而至於聖也。」

 

「誠者,聖人性之也,寂然不動,廣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復其性者,賢人循之而不已者也,不已則能歸其源矣。」

 

至於復性成聖之方,則據於易「天下何思何慮」、「閑邪存其誠」之義,而曰:「弗思弗慮,情則不生,情既不生,乃為正思,正思者,無慮無思也。」

 

(見李文公集二,復性書上、中)凡此,均可於儒家典籍中,足以探索人性之究竟,固不必游心於佛、老物外神祕之思。

 

由是觀之,翱之學,實宋、明道學之先驅者。

 

翱性峭鯁,仕不顯,怫鬱無所發,嘗面折宰相李逢吉之過,出為廬州刺史,後拜中書舍人,歷山東道節度使卒。

 

著有論語筆解、五木經、李文公集。

 

(婁良樂)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3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02:2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