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洪亮吉】 洪亮吉(西元一七四六~一八○九年),字君直,號稚存,江蘇陽湖人。
六歲而孤,母蔣氏賢明,督課嚴,風雪夜受經至雞鳴,性純孝。
工文辭,與同邑黃景仁詩歌唱和,時稱洪黃。
後從朱筠遊,家居與孫星衍相研摩,又稱孫洪。
同幕戴震、邵晉涵、王念孫、汪中等,皆通古義,立志窮經,熟精三史。
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一甲二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
五十七年,分校順天鄉試,督貴州學政,以古學教士。
黔地僻遠無書籍,為購經史通典文選等,散置各書院,任滿還京。
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命上書房行走,授皇曾孫奕純讀。
三年,大考翰林,命擬征邪教疏,指陳規畫數千言,閱卷官嗛其切直,抑置三等。
是月,弟亮靄卒,引期功之義病免家居。
仁宗親政詔求直言極諫之士,疏陳時事,手書三函,凡指斥內外官罔上負國者四十餘人。
仁宗見疏以為視朝稍晏,小人熒惑等語,論及宮禁,震怒,發配伊犁。
五年四月,京師旱災,仁宗命理庶獄,詔釋亮吉,即得甘霖連宵達旦,遂得歸,署其室曰更生。
生於乾隆十一年,卒於嘉慶十四年,年六十四歲。
亮吉一生勤學,不以榮枯釋卷帙,其學於經史注疏、說文、地理靡不參稽鉤貫。
少好春秋左氏傳,覺杜注望文生義,不遵古訓者十居五六,於是冥心搜錄,以他經證此經,以別傳證此傳,寒暑不輟者十年,遵漢書藝文志例,分經為四卷,傳為十六卷:訓話以賈、許、鄭、服為主;
地理以班固、應劭、京相璠、司馬彪為主,輔晉以前輿地圖經可信者,亦酌取焉;
又舊經多古字古音,半亡於杜氏,俗字無從鉤校者,又半出於此書;
一一依本經與二傳,暨漢唐石經、陸氏經典釋文,與先儒之說,信而可徵者,逐條校正,疑者闕之,成春秋左氏傳詁二十卷,其治學之方法由此可見。
他著公羊穀梁古義二卷、六書轉注錄八卷、漢魏音四卷、比雅十二卷、弟子職箋釋一卷、傳經表二卷、通經表二卷、四史發伏十二卷、三國疆域志二卷、東晉疆域志四卷、十六國疆域志十六卷、西夏國志十六卷、乾隆府廳州縣圖志五十卷、曉讀書齋雜錄八卷、卷施閣詩文甲乙集三十二卷、更生齋詩文甲乙集二十六卷、詞二卷,又外家紀聞二卷、伊犁日記二卷、天山客話二卷、北江詩話六卷行於世。
(陳萬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