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旱】 Drought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乾旱的特徵是指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降雨不足或甚至無雨,使得土壤中水份缺乏,地面的河川流量很小,因而妨礙了正常的生物生長和人類活動的一種自然現象。   乾旱和乾燥的意義不太一樣。   乾燥也是降雨不足造成的,它是永久現象。   例如世界各地的沙漠就是永久的乾燥地帶,通常其降雨每年都在100公厘以下。   然而乾旱卻是暫時性的現象,只有在降雨量達不到正常值,或是降雨量雖接近正常值,但是卻受到持續高溫或強風的影響,才會產生乾旱。   在不同的地理區,其乾早的情形就不一樣,對有些地區來說,可能一個月不降水,就會產生乾旱,但有些地區則可能要連續好幾個月不降水才會導致乾早。   乾旱產生的原因大致為:(1)副熱帶高壓範圍擴大且持久。   (2)夏季季風環流改變。   (3)冷海流之湧升流增強,導致海平面的溫度下降。   (4)繞極西風擴張,侵入較低緯度,或者在中緯度有持久性阻塞環流系統,結果導致中緯度的暴風路徑產生位移。   其實強烈的乾早常常都是許多原因聯合所致。   最著名的例子是非洲的沙黑爾(Sahel)乾旱,它即是繞極西風擴張、副熱帶高壓向赤道移動、北大西洋東岸海平面溫度下降、及過度放牧而產生之「沙漠化」等原因聯合造成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