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韓文●北緯三十八度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為促求蘇俄對日宣戰,於雅爾達會議中同意蘇俄對北韓有獨占性權益。
日本投降後,蘇俄紅軍與韓國共產黨員於九月間開始向朝鮮半島北緯三十八度線以北進軍,稍後美國亦派軍進駐其以南地區,遂使朝鮮半島因外國勢力而分裂為二,北緯三十八度線便是人為的南、北韓分界線。
朝鮮半島之分裂為南、北韓雖至二次大戰結束後才成為事實,但早在西元一八九六年俄帝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大典上,日本的全權大使山縣有朋在與帝俄外相羅巴涅夫會談兩國對韓國的共同問題時,便曾建議由日、俄兩國分別派兵駐守南、北韓,並於兩國軍隊間相當距離的範圍內設置中間地帶,以避免衝突,但因帝俄志在全朝鮮半島。
因建議刪除「南北」兩字,未為日本所接受。
由此可知,日、俄兩國均視韓國為禁臠。
美、俄分兵占領南、北韓後,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美、英、蘇三國外長在莫斯科會議中決定韓國由中、美、英、蘇四國信託統治五年,消息傳出後,韓國各界紛紛表示反對。
一九四八年三月三十日聯合國大會決定在美、蘇兩佔領地區實施選舉,使韓國成為獨立統一國家,但因蘇俄佔領北韓當局的阻撓而未能如願,乃改於五月十月在南韓地區實施選舉,八月十五日大韓民國政府正式成立,九月九日北韓政權亦成立「朝鮮人民共和國」,半島以三十八度線為界的分裂遂成定局。
(林秋山)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