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5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行的哲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 10:3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行的哲學

 

任何學說的產生,必有其時代背景。

 

陽明知行合一學說是在漢儒解經,宋儒講性,養成空疏迂闊,無補實用之下產生的,用意乃在醫治民族習性;

 

國父知難行易學說是在革命黨人誤認領袖理想太高,不易實行,畏難苟安心理下產生的,用意乃在啟發民族構神;

 

力行哲學是先總統蔣公意在統一陽明與國父兩家學說,並用以鼓勵力行三民主義,以創造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要求下產生的。

 

知易行難病態心理,國父視為革命大敵,打倒此一大敵,惟有知難行易學說,為加強知難行易學說可行性,蔣公體會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真諦,而有行的哲學之發明,進而以此融會貫通王、孫學說。

 

蔣公指出:陽明學說的知,是先天之知,不待外求的天賦之知,是哲學之知;

 

國父學說的知,是後天力學之知,是科學之知。

 

本質雖有不同,而其作用,統在要求力行實踐。

 

「天行一日一週,而明日又行一週。

 

非至健者不能,君子法之,以自強不息。」

 

(易經)健就是歷久不磨,經常不變之意,最剛強也最持久,而又貫徹圓滿。

 

人能取法天體運行,自然奮發興起,黽勉不輟,明白人生在宇宙中的地位與價值,而行乎其所不得不行。

 

如此必然可以至誠專一,向前進取,此即中庸「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之意。

 

蔣公認為:行就是人生。

 

通常往往將「行動」和「思維」相對立,或是和「言論」相對立。

 

其實,廣義的講,思維和言論,祇是行的過程,原是包括在「行」的範圍之內。

 

並不是列於「行」的範圍以外的。

 

人之一生,無一分一秒鐘脫離行的範圍,人是在行中成長的。

 

力行哲學中,曾經詳細說明:一、致良知在於力行;

 

二、行的哲學與革命關係的重要;

 

三、知行合一與知雞行易的作用。

 

蔣公指出,現今社會上雖然知道力行,但距離理想境界尚遠,考其原因「不外三種心理:一是祇知行而沒有認清行的意義與行的方法,容易流入冥行盲動;

 

二是行的開始,雖很積極勇銳,但一遇挫折,或則怨天尤人,或則灰心沮喪,淪入「其進銳者其退速」的現象;

 

三是無目的的跟著別人動,忘卻基本立場,專為應付對方,尚欲自誇為「以動制動」。

 

究其心理現象之所以發生,仍應歸根於沒有認識行的真諦、意義和性質,因而沒有決心、信心和耐心。

 

力行哲學內容,可歸結為十項:一、行就是人生。

 

二、行與動有別。

 

三、行是天地間自然之理,人生本然之性。

 

四、行的哲學無分動靜。

 

五、行為性之表,與生俱來。

 

六、力行目的在行仁。

 

七、行的要素是三達德,行的動力是誠。

 

八、行的法則有四:(一)為有起點;

 

(二)為有順序;

 

(三)為有目的;

 

(四)為經常恆久。

 

九、篤信知雞行易學說,從力行中去求真知。

 

十、革命的成功,要有做無名英雄的志氣,不間斷、不中輟,循著自然道理,人生本務,埋頭苦幹,一息尚存,永矢弗諼。

 

持之以恆的革命事業,方可成功。

 

如此,方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真諦。

 

(蔣一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7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4 23: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