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年表〕】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歷代帝王年表〕,凡13卷,清齊召南編。
清乾隆乙酉年(1765)原刻本;
清道光4年(1824)小琅嬛仙館刻本;
民國24-26年(1935-1937)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
28年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簡編〕本;
25年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
45年臺北世界書局〔世界文庫‧四部刊要〕本;
45年臺北世界書局單行初版本;
52年臺北世界書局〔國史年表四種〕本:67年臺灣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本;
74年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叢書集成新編〕本。
該書採史表形式編制,自三皇、五帝,起迄於元代為止,共計13個表。
全書先依朝代先後順序編排,同時代的再依各朝帝王先後順序編排。
周以前史表,依世繫事;
秦、六國以後史表,分年條述史事。
表目如下:(1)三王、五帝、三代表;
(2)秦、六國年表;
(3)秦年表;
(4)前漢年表;
(5)後漢年表;
(6)蜀漢、魏、吳年表;
(7)晉、東晉、十六國年表;
(8)南北朝年表(宋、齊、梁、陳,以及北魏、北齊、北周):(9)隋年表;
(10)唐年表(11)五代十國、契丹年表;
(12)宋、南宋、遼、金、蒙古年表;
(13)元年表。
表中首列甲子紀年,次為年號紀年,年下記載該年發生之大事。
其中年號紀年,又可細別為國號、帝號、年號、年數等數小項。
所載大事,特重歷代興亡分合之跡,以使覽者略識治亂得失之由。
凡不同之史事,以空格隔開,以資識別。
凡列朝諸國並立者,則分上下數欄,分別記載之。
齊氏〔帝王年表〕,只編至元代為止,有明一代則闕如。
清人阮有鑒於此,於清道光年間就〔御批通鑑輯覽〕明紀所載綱領部分,整理成〔明年表〕1卷,是齊氏〔年表〕的補編。
清道光4年小琅嬛仙館,就齊、阮二氏〔年表〕合刊為1帙,今「世界版」便據此本影印。
另外,「世界版」該書,又於書眉處補載與干支紀年相當之西元紀年,俾便中西曆法查核對照。
該書目前有單行本和合刊本兩種版本;
單行本為世界書局印行,凡14卷附載清陸費墀撰〔帝王廟謚年諱譜〕;
合刊本主要有下列3種版本:(一)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與清吳榮光撰〔歷代名人年譜〕合刊;
(二)中華書局〔四庫備要〕本,與清李兆洛編〔歷代紀元編〕、陸費墀編〔歷代帝王廟謚年諱譜〕合刊;
(三)世界書局〔國史年表四種〕本,清阮福編〔明年表〕、蕭一山撰〔清年表〕、中華民國年鑑社編〔中華民國年表〕合刊。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