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讀權威紀錄格式】 MARCAuthorityFormat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機讀權威紀錄格式最早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所發展之一系列機讀編目交換格式的一種,亦為美國國家標準書目資訊交換磁帶(AmericanNationalStandardforBibliographicInformationInterchangeonMagneticTape)之一。
於1976年由LenoreS.Maruyama負責籌畫出版,後來經JosephineS.Pulsifer修訂,在圖書館網路與自動化設計處理部HenrietteD.Avram副館長之指導下完成〔美國國會圖書館機讀編目權威紀錄格式〕(Authorities:AMARCFormat)。
此格式包括名稱、主題、與集叢權威資料之內容規格及內容標示,係根據〔美國圖書館學會著者和題名編目規則〕(ALARulesforAuthorandTitleEntries),〔英美編目規則〕(Anglo-AmericaCatalogingRules-AACR1and2),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標題表〕(LibraryofCongressSubjectHeadings)而定。
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自動化作業規畫委員會中國機讀編目格式工作小組於1984年9月,開始依據〔美國國會圖書館機讀編目權威紀錄格式〕及1984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所訂定之〔國際機讀編目權威記錄格式〕草稿(UniversalMARCFormatforAuthorities:Draft),修訂〔中國機讀編目權威紀錄格式〕初稿(1986),只包含人名、團體與會議名稱、家族名稱、地名、及畫一題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於1994年,根據國際圖書館聯盟於1991年新訂出版之[UNIMARC/Authorities:UniversalFormatforAuthorities]修訂,出版〔中國機讀權威紀錄格式〕(ChineseMARCFormatforAuthorityRecords)一書,適用範圍為名稱、畫一題名及標題權威標目。
中國機讀權威紀錄格式結構係根據ISO-2709標準而訂,包括(1)紀錄標示:(2)指引:(3)權威資料登錄欄;
(4)紀錄分隔。
權威資料登錄欄之內容如下:0--識別段:記載用以識別權威紀錄之號碼。
1--代碼資料段:包含定長欄之資料單元,通常以代碼表示。
2--主標目段:包含所設定之權威標目。
3--附注段:記載主標目段與參照標目間之關係的注釋。
4--反見標目段:記載權威紀錄中權威標目之不同形式標目。
5--反參見標目段:記載權威紀錄中正標目之相關標目。
6--分類號段:記載與主題標目有關之分類號。
7--連接標目段:記載主標目段之並列或不同文字之標目,並連接至另一單獨之紀錄。
8--資料來源段:記載編目機構對權威機讀格式之資料來源之說明或編目員之注記。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