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式錄音帶】 Audioreel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盤式錄音帶是一種開放捲軸形式的錄音帶,很少用來播放拷貝版本,但仍廣泛地使用於母帶或原件的保存。
其寬度通常為1/4吋,磁帶繞在軸上而磁面位於內側,軸的直徑通常為3吋,5吋,7吋或10又1/2吋。
錄音帶的存量和播放時間的長短,和帶子的厚度及錄製的速度有關:帶子愈薄,捲在軸上愈多,但也較容易斷裂。
錄音帶的前後端,通常塗有顏色,這部分是表面無磁性的塑膠帶子,其上可書寫錄音帶的重要資訊,但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帶子連接在捲軸上。
有時則在帶子前後端開一槽溝,以便插入捲軸上的v字刻痕。
儲存時,散落的帶子應使用特殊的塑膠夾或膠帶固定在帶盤中,將膠帶貼於片頭,或貼在帶子的塑膠背面,而非磁性面。
盤式錄音帶的優點如下:(一)盤式錄音帶的速度較快、帶子較寬,傳真度較佳。
(二)速度選擇較多,變化最多樣。
最常見的速度有每秒7又1/2吋、每秒15吋。
(三)由於帶子較寬且無外殼封閉,所以易於編輯、剪接。
盤式錄音帶的缺點如下:(一)必須人工捲帶。
(二)由於經常被觸摸,所以比較容易消音或斷裂。
(三)放音設備比較笨重。
(四)由於音軌型式不同,立體聲與單聲設備不能交替使用。
(五)帶子自放音機取下前必須先迴帶或播完。
(六)如果沒有相對應的收帶盤,使用不同大小的盤子會很不方便。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