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裝】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唐代以前長期採用的卷軸,以及唐代出現的旋風葉和經摺裝,對於一版一版印刷出來的書籍來講,都不盡適用。
於是兩宋時代出現了蝴蝶裝。
〔明史藝文志卷一總序〕記載明代「祕閣書籍皆宋元所遺,無不精美。
裝用倒折,四周向外,蟲鼠不能損。」
這裡所說「裝用倒折,四周向外」指的就是蝴蝶裝。
蝴蝶裝的裝訂方法,是將一版一版印好的書葉,以魚尾或中縫作為摺疊的準心,將有文字的一面向裡對折,形成版心在內,四周朝外的形式。
然後把若干如此折好的書葉,均從反面版心處相互黏連,再用一張厚紙對折之後黏於書脊作為書衣或叫做書皮,最後將上下左三面裁齊,一書就裝成了。
從表面看來,蝴蝶裝很像現在的精裝書。
但翻開後書葉朝兩面分開,狀似蝴蝶展翅飛翔,所以稱為蝴蝶裝。
蝶裝書放置時,是以書口向外,書脊在上的方式直立排架的。
書根有寫書名卷次的,是由靠書脊的地方向下寫。
蝴蝶裝的優點是書脊保護嚴密,其餘各邊有損傷,可以隨時裁去。
又因全景黏連,沒有鑿孔穿線之處,以後再有改裝,原書不會有損傷,在保護上極為方便。
缺點是書葉反摺,每讀完一葉,必須連翻兩葉,才能再讀,而且打開時也容易遇著空白,極不方便。
且書脊處只用漿糊黏連,容易脫落。
所以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宋版書,多數口由後人改裝成線裝形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