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影像壓縮】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9 02:2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影像壓縮

 

ImageCompression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資訊的數位化乃儲存科技的一大進步。

 

由於光學科技的發展使得由電視、影片等類比訊息的影像得以轉換成可供電腦、光碟儲存之數位化視訊影像。

 

然而全動畫影視轉換成數位化訊息時,平均一個畫面由類比式訊號轉換成數位化訊息大約需600-750K的記憶量。

 

以標準的NTSC視訊系統而言,每秒鐘30個連續畫面的播放數目,每30秒鐘將需要540-675MK之記憶容量。

 

故當使用全動畫視訊時,往往會產生記憶容量不足的情形。

 

而每片CD-ROM也只能儲存650MK之訊息。

 

如全動畫視訊以數位儲存於CD-ROM中則只能供30秒鐘連續播放。

 

於是影像壓縮的科技便因應而產生,以利用有限的記憶容量,儲存大量的動畫視訊。

 

由於此科技之發展,使得一影視畫面可以由原來的600-750K壓縮至5K以供儲存。

 

而配合著壓縮的處理,壓縮儲存之影像可利用解壓縮的技術還原及播放。

 

這種壓縮/解壓縮技術的開發能使一片CD-ROM上所儲存的視訊供一個小時以上之連續播放。

 

壓縮/解壓縮之技術可利用RigionCoding或InterframeCompression的方式。

 

RigionCoding是將影像中特定部位畫出,以便用最小的單位儲存(例如同顏色的一片藍天以一個最小的單位儲存)。

 

InterframeCompression則是標記連續動畫中,畫面與畫面中相同的部位,不再複製;

 

這使得電腦數據只要記錄畫面與畫面間改變(或移動)的部位,而不需重複記錄畫面間重疊的部分。

 

在PC的市場中,DVI(DigitalVideoInteractive)為一利用影像壓縮科技之實例。

 

DVI為所用微晶片之商品名,乃RCADavidSarnoffResearchInstitute(DSRI)所開發,後轉售予Intel以供應PC市場之需。

 

這種影像壓縮處理的微晶片具有兩種主要的裝置:像素處理裝置(PixelProcessor)及呈現裝置(DisplayProcessor)。

 

PixelProcessor用以執行影像壓縮及特效處理,而DisplayProcessor用以執行影像輸出。

 

除了DVI之外,CD-I(CompactDiscInteractive)為影像壓縮之另一重要科技,此科技是由Phillips,Sony,及Matsushita共同合作針對Motorola68000系列而開發的。

 

產品主要定位於AppleMacintosh,Commodore,Amiga,及NeXT等電腦市場。

 

目前MovingPicturesExpertsGroup(MPEG)已致力於開發通用的視訊壓縮/還原之技術標準,以期克服不同播放系統間相容性的問題,並降低壓縮成本供應市場之需求。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13 23:1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