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掃瞄】 ImageScanning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影像掃瞄乃利用光學原理掃讀圖形、產生電子數位影像以方便影像的儲存和修改。
其原理是利用發光二極體(LED)的光源,照射到文件或圖形原稿,再經由光學鏡片聚集反射光,射到電荷藕合器(Charge-CoupledDevice,簡稱CCD)上,由CCD吸收光線訊號,轉化成數位電子訊號給電腦,作進一步的處理。
在PC上較常見的處理方式是把圖形經由掃瞄轉換為電腦影像TIFF檔案,這是一種將影像按其灰度記錄的點陣式圖形檔案。
由於大自然的影像具有許多的色彩與色度,在黑白的部分我們稱為灰階。
我們的肉眼可以感受到的最多的灰階層次大約是250個層次左右,所以一般的照片也不超過250個灰階的層次。
電腦在模擬灰階漸層的影像描述是以圖素(Dither)的方式記錄,也就是以固定格子內的點數多寡來素示其明暗度,例如一個4×4的方格子內若全填滿就是全黑,全部不填則是全白,若填6個格子是25%的灰階,因此4×4的圖素最多可以表現16個灰階。
目前市面上的掃瞄器種類很多,但大致可分掌上型及平臺式的,300Dpi解析度或400、600解析度的,以及半色調與灰階掃瞄器之分。
半色調(Half-Tone)掃瞄器在掃瞄時,須先選擇我們想要的圖素,掃瞄進來後,便成為固定的點陣式影像檔,無法改變其灰階。
以300Dpi解析度的掃瞄器為例,若選12×12的圖素,則掃瞄線為每英吋25條(300÷12)。
而灰階(GrayScale)掃瞄器則是在掃瞄時不須指定其圖素,其每一點灰階都有附加之紀錄,描述其灰階層度,而其灰階層次可再經由軟體來修改。
例如我們可以指定原來灰階是80-90%的圖素印出來時變為10%的圖素,或調整其對比明暗度。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