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記憶體存取方法】 VirtualStorageAccessMethod,簡稱VSAM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虛擬記憶體是一種儲存管理技術或儲存管理系統,它讓用戶能夠在不受儲存容量的限制下,使用電腦儲存的設備。
這種技術使提供給用戶的內存容量比實際的內存容量增加許多倍。
也就是說,可以認為內存容量是無限大的。
系統將一些次級儲存體也看作是記憶體,用來存放程式,當程式放到記憶體之外時,就利用一個對應表記載當時它存放的位置,這樣以後要用到的時候,才能找得到。
虛擬記憶體將記憶體畫分成兩種,一種是使用者所看到的邏輯記憶體,稱為虛擬記憶體位址空間,另一種是資料真正儲存的所在,稱為實記憶體位址空間,如何從虛擬記憶體位址空間求得實記憶體位址空間就完全靠對應表了。
按照位址空間的畫分方式,虛擬記憶體存取方法通常分成下列3種:(1)分頁(Paging):按照實記憶體單位的大小,將程式畫分,這個單位稱作頁,這種系統稱作分頁系統。
虛擬位址空間被分成許多相等大小的頁,每一頁的大小範圍從512到4096個位址,而頁的大小總是2的乘方。
實際位址空間同樣的也被分成好幾個塊,每一塊與頁相等大小,所以主記憶體的每一塊可以保留整個頁,這些主記憶體的塊稱為頁框(PageFrame);
(2)分段(Segment):以程式模組的大小當作畫分程式的單位,此種單位稱作段(Segment),這種系統稱做分段系統,其對應表就稱為分段表(SegmentTable)。
每個區段包含一線性位址,從0到某最大值,而每個區段的長度可以是0到此最大值的任一數。
區段是一邏輯項。
可能包含程序、陣列、堆疊或變數的組合;
(3)分段分頁系統(SegmentedPagingSystem):此系統是綜合上述的2種系統而成,先依程式模組大小將程式分段,而各段再依據實體頁來細分成頁。
此系統需用到兩種對應表,即分段表及分頁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