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架式圖書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7 05:1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開架式圖書館

 

Open-AccessLibrary;Open-StackLibrary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圖書館將館藏資料提供讀者閱覽的方式,可分為開架式、閉架式或局部開架式(又稱半開架式)。

 

所謂開架式圖書館,是指該圖書館的館藏資料陳列處能讓讀者直接接觸到館藏資料,讀者可由書架直接取閱資料,或在館內閱覽,或至流通服務臺辦理館外借閱手續。

 

早在中世紀後期,義大利的羅倫佐圖書館將圖書用鐵鍊鎖在書架或閱覽桌上,讀者可在館內自由取閱,但不能外借,這就是早期的開架式借閱制度的雛形。

 

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印刷資料大量發行,有些圖書館開始實行開架式借閱制度,尤其是參考室陳列的資料必先採用,以便於讀者查閱。

 

但因早期圖書館界的觀念過分強調圖書館保存藏書的功能,將圖書視為財產,影響開架制的推廣,有關採開架式或閉架式的爭議,曾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美國在19世紀後期開始有人倡議以開架制為主要借閱方式,1879年已有一些圖書館開始實行。

 

歐洲一些國家自20世紀初相繼採用開架式,蘇聯在1930年代普遍採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架制更為普及,許多國家相繼採用,英、美、日等國甚至立法將開架制作為法定借閱制度,並在圖書館法中規定開架藏書與全館藏書的最低限度的比例。

 

我國在1920年代,曾由李大釗倡導下,在北京大學率先實行開架式。

 

在臺灣則是東海大學圖書館率先採用開架制度,另有美國在臺協會文化中心圖書館、耕莘文教院圖書館等採行,至1960年代才漸普遍。

 

許多圖書館先採部分開架式,其後才全面開架。

 

依據〔第一次全國圖書館業務會議紀要〕所載,在民國60年(1971),寄回調查表的91所圖書館僅34所採開架式,32所採閉架式,24所兩者併用。

 

至70年,各型圖書館採開架式者已增至321所,占43.6%,填答圖書館共736所,詳見〔臺閩地區圖書館現況調查研究〕。

 

而中華民國80年〔臺閩地區圖書館統計〕則顯示在2,566所填答圖書館中,已有77.17%的開架率。

 

可見開架式圖書館乃必然之趨勢。

 

開架式圖書館使讀者可以直接接觸圖書資料,廣泛瀏覽,自由挑選,省去了讀者查檢目錄、填索書單、等候取書的時間;

 

讀者可發現在目錄中未充分顯示其特性的圖書,如讀者擬借之書不在架上亦可瀏覽鄰近類似主題之書,以降低文獻拒借率。

 

但開架式圖書館容易有資料亂放、遺失、損毀等缺點。

 

因此許多圖書館不讓讀者自行歸架,而由工作人員歸架,並加裝圖書安全偵測系統以防止失書。

 

圖書館館藏非書資料亦日漸採開架式管理,雖然讀者無法目視其內容,但可瀏覽其包裝說明,方便讀者選擇。

 

過去有一種介於開架式及閉架式間的借閱制度稱半開架式,即將圖書資料陳列在裝有玻璃檔板的書架上,讀者可隔著玻璃通過書背、封面等資料的外貌瀏覽和挑選資料,不能自行取閱,須由圖書館工作人員代取。

 

開架式管理還可分為自由開架式及安全開架式。

 

自由開架式是讀者可自由進出書庫、資料陳列處、或閱覽室,可任意取閱資料。

 

安全開架式則是在書庫入口有服務人員管理,讀者進入書庫取書後,須辦理借閱手續方可出書庫閱覽或借出館外,此為較舊式建築採用之方式。

 

新式的圖書館建築設計多採開架式,書架與閱覽桌鄰近,可就近取閱資料,不像老式的書庫無閱覽席位的設計。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7 18:42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