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放性系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7 05:1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開放性系統

 

OpenSystem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開放性系統是一種基於標準介面,所設計而獨立於任何特殊專屬(Proprietary)或硬體架構的系統,具有相容性(Compatibility)、可攜性(Portability)、適規性(Scalability)、與共通性(Interoperability)的特性,結合此4種特性,配合一個經過開放程序所制定的國際標準,所產生的技術,這種技術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就叫開放系統。

 

換言之,開放系統必須包括3個因素:(一)開放系統是一種技術(二)技術本身可藉由轉移的方式取得(三)任何機構或個人都可取得這樣的標準,包括晶片、軟體、以及有形無形的智慧財產。

 

開放系統源起,可追溯到1984年X/OPEN在歐洲的成立開始,X/OPEN主要在促進、引導及管理軟硬體廠商、標準組織、及系統開發廠商在解決資訊孤島環境時的程序與過程。

 

主要任務之一是要從現有官方及工業界標準中凝聚發展出一種所謂的〔共同應用環境〕(CommonApplicationsEnvironment,簡稱CAE),CAE所表現的方式就是X/OpenPortabilityGuide,簡稱XPG,其內容包括:系統指令及共用程式(SystemCommands&Utilities),系統介面與頭(SystemInterface&Headers),補充定義(SupplementaryDefinitions),程式語言(ProgrammingLanguages),資料管理(DataManagement),視窗管理(WindowManagement)與網路服務(NetworkingServices),XPG雖然定出一個共同應用環境,但是仍然必須落實到真正的技術發展與產品的製作。

 

1988年5月10日原HamiltonGroup(含HP、Apollo、Nixdorf、Siemens、DEC、Bull以及後來加入的IBM)成立開放軟體基金會(OpenSoftwareFundatinn,簡稱OSF),同年10月18日由ArcherGroup(含AT&T、Amdahl、CDC、SUN、Fujitsu等18家)組成UNIX國際公司(UnixInternationalInc.,簡稱UI),這兩個大聯盟成為推動開放性系統的主要動力,開放性系統的技術、標準與產品也開始有具體而積極的推展。

 

目前國內則有開放性系統協會(ChineseOpenSystemAssociation,簡稱COSA)在推動此項技術和標準。

 

總之,要達成開放性系統的理想,必須具備下列3個條件:(一)在不同硬體間,軟體具有可攜性。

 

(二)在不同品牌間,電腦具有由小到大的延展性。

 

(三)透過網路聯結,不同廠牌的電腦可以達到資源共享。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7 18:4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