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訊與文獻聯盟】 InternationalFederationfor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簡稱FID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國際資訊與文獻聯盟為一非官方性文獻處理之國際組織,1895年9月創立於荷蘭海牙,初名為國際書目機構(InternationalInstituteofBibliography,簡稱IIB),1931年改名國際文獻處理機構(InternationalInstituteofDocumentation,簡稱IID)。
1938年再度改為今名。
其宗旨如下:(一)聯合與協調國際間對文獻處理問題有興趣之團體及個人,並提供意見與經驗交流之機會。
(二)促進各種範圍與形式文獻處理之研究、組織與實務,建立國際性之文獻處理體系。
(三)指出文獻領域中研究方向以協調國際間所作之研究。
(四)協助訂定評鑑成本效益、管理與推銷技術所用之準則與技術。
(五)促進開發中國家對文獻學家、資訊專家以及資訊學家之訓練與養成教育。
(六)研究科學家、工程師及各種專家之資訊需求及行為,及訓練資訊使用者更有效利用文獻及資訊服務。
(七)改善國際十進分類法(UniversalDecimalClassification,簡稱UDC)及鼓勵發展文獻檢索詞彙。
(八)建立一種能包含分類,各種索引,及索引典用途的辭彙工具(TerminologicalTools)。
(九)廣泛利用複製、電腦功能和貯藏功能來改善現有科學出版系統,以利出版專業化。
(十)鼓勵建立資訊分析中心,特別是針對發展快速的學科。
(十一)致力資料編輯、處理、轉換原理之研究。
(十二)整合聯盟中各會員團體資訊交流,以及建立其文件工作上的規範。
(十三)尋求一最有效的合作方法與方式,建立與文獻處理、資訊作業相關之國際機構之合作關係。
(十四)召開國際會議討論本聯盟各項目標之推行。
該聯盟之最高權力機關是由會員代表組成之會員大會,每二年開會一次,作成之決議交由理事會執行。
日常事務則由位於海牙之祕書處及區祕書委員會處理。
目前設有兩個區域委員會:拉丁美洲委員會(FID/CLALatinAmericanCommission)及亞太委員會(FID/CAOAsiaandOceania)。
另有10個委員會,執行不同之工作計畫:它們是中央分類委員會、分類研究、資訊及文獻詞彙、教育與訓練、工業資訊、資訊計量學(Informetrics)、文獻處理上之語言問題、專利資訊與文獻處理、資訊理論基礎之研究,及社會科學文獻處理。
至1991年計有68個國家會員、5個國際會員及來自63個國家的300個加盟會員。
該聯盟最重要之活動就是國際十進分類法(UDC)之發展,其他活動包括:(1)研究資訊之可獲性及應用性;
(2)發展資訊市場;
(3)研發資訊作業所需之工具;
(4)了解資訊特性;
及(5)加強資訊專業化。
其主要出版品有:(l)〔國際十進分類法之增訂〕(TheExtensionsandCorrectionstotheUDC),年刊;
(2)〔資訊與文獻處理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Forumon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季刊;
(3)〔資訊專家教育訓練通訊〕(NewsletteronEducationandTrainingProgramsforSepecialistInformationPersonal);
(4)〔國際文獻聯盟消息會報〕(FIDNewsBulletin),月刊;
(5)〔文獻處理與圖書館學之研究與發展計畫〕(R&DProjectsinDocumentationandLibrarianship),半月刊;
及(6)〔國際文獻聯盟名錄〕(FIDDirectory),年刊(自1983年開始出版)。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