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臺灣大學圖書館的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創設於民國17年(1928)3月。
34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臺灣光復,重回中國懷抱,政府於是年11月15日自日本人手中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易名為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亦隨同改隸,此即今日的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臺大1994年有學生23,000人,教員2,500人。
接收之初,該館全部館藏資料約有474,000冊(件),且多為日文書,現已發展為全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圖書館。
根據1994年的統計,館藏資料共有圖書1,800,000餘冊,期刊合訂本300,000餘冊,報紙合訂本10,000餘冊;
新舊期刊20,000多種(其中一半為現刊),報紙97種;
各種視聽資料數萬件。
主要館藏以通識性及大學部圖書為主。
特藏資料包括:宋、元、明版圖書420多種,7,300多冊;
西洋搖籃本(Incunabula)7部;
Aristoteles全集(1550年刊本);
耶穌會書翰集(1585-1631刊);
Valentyn新舊東印度誌5冊(1724-1726刊);
淡新檔案19,000餘件(約為1789-1895年間);
荷蘭檔案照片210冊,鈔本24冊;
琉球歷代寶案鈔本249冊;
日本書紀;
岸裡大社文書;
北京故宮各殿花罩抱框圖樣(清雷永榮繪)等。
該館為一分散式的圖書館系統,除總館外,另有文學院、工學院、法學院、醫學院4個院分館及50餘個系、所圖書室。
總館之下設採訪、期刊、編目、閱覽、特藏、系統資訊6組及行政與企劃2股。
館長室設有資訊委員會、館藏規畫委員會、人事暨福利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均以會議方式,襄助館長處理相關業務。
另有與館長平行的全校圖書委員會,由文、理、法、醫、工、農管理及公衛8個學院各指派教授代表1人組成,掌理全校圖書期刊經費之分配及圖書館重要政策與規則之審議。
組織方面雖採分散制,但圖書資料的採訪與編目均集中於總館處理,院系分館僅負責其特定資料之典藏、閱覽、流通與參考服務。
該館現有館員120餘人,圖書館學系所畢業之專業人員約占一半,其中擁有碩士學位者10餘人。
在讀者服務方面,除大部分作業已自動化,尚有各種資訊檢索服務,包括DIALOG資料庫(1982年開始)、STICNET資料庫(1989年開始)、國際學術網路(INTERNET);
另有各種光碟資料庫,如社會學資料庫(SOCIOFILE)、心理學資料庫(PSYCLIT)、農業資料庫(AGRICOLA)、醫學資料庫(MEDLINE)等。
該館現有的總館,仍為日據時代的舊館舍,新館正在建築中,預計民國85年完成啟用。
新館建築費達1,400,000,000新臺幣(約合50,000,000美元),基地面積7,000多坪,總樓地板面積10,000坪,為一地上5層、地下1層之建築。
全部容書量3,000,000冊,閱讀座位2,000餘個,並有可容200人開會之國際會議廳,落成後將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建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