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見資料】 Viewdata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視見資料是一種交談式的文件服務系統。
此系統利用電話線連接遠處計算機,傳送旅遊資料、商業情報及最新消息。
其輸出資料通常顯示於電視上,供使用者觀看。
視見資料是電傳視訊(Videotex)同義字,最早是英國郵政局(BritishPost0ffice)電傳視訊系統的商標,由於字義過於普遍,未被採用,而後更名為Prestel。
但視見資料(Viewdata)確在歐洲普遍使用,用以指與Prestel類似的電傳視訊系統,其他國家則傾向於使用電傳視訊(Videotex)。
視見資料最初的概念是由英國的菲迪達(SamFedida)所提出。
當初的構想是想鼓勵英國民眾在非尖峰時段,利用電話系統作為傳輸資訊的媒介,並利用大多數家庭擁有的電視機作為終端機,傳播資訊給廣大的民眾。
英國已於1980年3月正式以Prestel為名開放民眾使用,至1987年已提供310,000個畫面資訊。
所提供的資訊包括新聞、體育消息、天氣預報、旅遊資訊等。
其他較特殊資訊尚包括農業、商業、銀行、教育、保險等。
Prestel系統提供字順與主題索引以供使用者查詢所需要的資訊晝面。
預見資料的資料組合方式採用樹狀結構,使用者必須由主要畫面逐項逐頁選擇。
由於每個畫面均有頁數代碼,因此使用者查詢資料時,猶如翻書一般可逐頁觀看資訊。
若遇上某些資訊層級過多,使用者將需層層翻頁尋找,相當費時不便。
法國電信局於1982年10周以Teletel為名,提供視見資料給民眾使用。
西德電信局則於1983年9月開放Bildschirmtext視見資料服務。
日本的視見資料採用攝影方式提供此項服務,於1984年11周以Captain之系統名稱開放使用。
香港的Viewdata、馬來西亞的Telita及科威特的PTTVideotext都是該國的視見資料系統。
臺灣地區的視見資料系統稱為中文電傳視訊系統(ChineseVideotexSystem,簡稱CVS),由交通部數據通訊所於1988年開始對外營運。
該系統採用北美表現層協定語法(NorthAmericanPresentationLevelProtocolSyntax,簡稱NAPLPS),及數據通信中文電碼。
電腦採用VAX11/780主機及ATTIVS.5軟體系統。
中文電傳系統提供的服務包括工商交易、電傳軟體、群內服務、訊息交換及資訊檢索服務。
資訊服務的內容包括:電子號、農產品行情、股市行情、商情、觀光旅遊、交通時刻、法規、圖書資訊、消費者資訊、英文資訊、升學考試資訊及商品資訊等。
使用者的終端機有3種選擇:電視機加裝解碼器、改裝過的電傳視訊終端機及個人電腦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