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頓百科全書]】 [Compton'sEncyclopedia]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康普頓百科全書〕是一套屬於青少年的百科全書。
其出版目的是為激發讀者的求知慾及想像力,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提供正確的資訊,以滿足讀者的好奇心,進而引導讀者邁向廣闊的知識領域裏。
因此,〔康普頓百科全書〕的編輯極為重視圖片插畫及美術編輯。
整套百科全書猶如一本本的畫冊,以引發青少年讀者的興趣,希望藉此養成獨立及終身學習的習慣。
〔康普頓百科全書〕出版於1922年,最初只是8冊的家庭式學校版的參考工具書。
在當時也是唯一圖畫式的百科全書(PicturedEncyclopedia)。
由於〔康普頓百科全書〕有固定的編輯人員,負責每年的校訂及更新的工作。
至1992年最新版的康普頓百科全書已擴增至26冊,全書共有15,000餘張的精彩的圖片。
豐富的圖片資料,保持了該書一貫傳統的特色。
目前全套百科全書均輸入電腦內,並透過電腦自動化排版系統的輔助,使該書能以最快的方式印刷出版。
1992年最新版的〔康普頓百科全書〕共計26冊。
所有的條目的文章均按字母順序排列,第26冊則為「事實索引」(FactIndex)。
「事實索引」猶如一本迷你百科全書,是將數千個有關人物、地名、事件及觀念按字母順序排列而成。
事實索引的歌目除了附有簡短的文字解說外,並將相關的款目
出處:詳列於後,以提供讀者進一步參考使用。
〔康普頓百科全書〕為增進青少年讀者閱讀能力,在大篇幅的文章之前,均有預習單元(Previews),將文章內容重點簡要提出,幫助讀者導讀。
在每冊的開頭部分,利用一連串的問題,來引發讀者找尋答案的興趣。
此外,亦有作者欄(Author'sBoxes),簡介執筆作者的學經歷。
其他協助讀者找尋相關資料的設計尚有參照(Cross-Reference),事實檢索者(FactFinders),事件欄及摘要(FactBoxesandFactSummaries),簡介(Profiles),辭目解說(Terms),及助讀書目(FuthurReading)等。
〔康普頓百科全書〕較大的缺點是對敏感的話題交待不清或簡化問題,使讀者無法全面了解問題的各個層面。
〔康普頓百科全書〕將輸入電腦的資料,結合多種媒體製作成光碟版的康普頓百科全書。
除了包括原書26冊的全文資料外,並提供15,000餘章的圖例輔助查詢,60分鐘的聲音、音樂及語言,5個動畫資料,800張彩色地圖,5,000張圖表,另有世界地圖集,美國歷史年表,1,200字音訊字彙表,線上字典,多項查詢功能等。
使用者只要在其有光碟機的個人電腦上,加裝有聲配備介面卡,即可在查詢資料同時,聆聽到諸如樂聖貝多芬(Beethoven)的交響樂,約翰甘迺迪(JohnF.Kennedy)的就職演說及蟲鳴鳥叫聲等。
此一創舉突破傳統平面媒體百科全書的限制,充分利用感官學習的特點,呈現多重學習的特色,也展現〔康普頓百科全書〕一貫的出版精神及目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