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芬樓與東方圖書館】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近代藏書家張元濟(1867-1959)任職商務印書館期間(1902-1959),為便於從事編譯工作及整理出版古籍,先後建立了涵芬樓和東方圖書館。
涵芬樓原為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之圖書資料室,原本無名,1909年才取名涵芬樓。
後來因藏書愈多,規模愈大,於是在1926年另建一座五層大樓是為了「聊示與西方並駕,發揚我國固有精神」,取名東方圖書館,並將涵芬樓藏書,除善本外,全部改歸獨立於編譯所的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為社會服務。
而涵芬樓便成為庋藏善本書的一個專用書庫。
張氏對古籍和善本書的收購,傾注了畢生之心血,為求其審慎,並常向目錄板本學家繆荃孫和傅增湘請教。
除成批購買紹興徐氏鎔經鑄史齋、吳縣蔣氏秦漢十印齋、太倉顧氏諛聞齋的藏書外,更陸續獲得當時著名私家藏書樓如盛昱意園、端方匋齋、丁日昌持靜齋、繆荃孫藝風堂的不少祕笈,加上零星購自書肆者,及向公私藏家轉錄之副本,涵芬樓與東方圖書館便在商務雄厚的財力,與張氏的主持擘畫下,聞名全國。
張氏徵訪古籍,至為辛勤,每到一處,往往不暇遊山玩水,而急於走訪書肆,甚至在住宅門口貼上大紅招貼,上書「收買舊書」四字。
且自1915年開始,張氏更銳意收集地方志,認為「地方志雖不在善本之列,然其間珍貴之記述,恐有比善本猶重者」。
而在他收藏與拯救古籍的同時,更把收書範圍擴大至歐美名家撰述和著名外文報刊,眼光至為深遠。
截至1931年一二八事變前,東方圖書館和涵芬樓的藏書共計463,000餘冊,圖片、照片50,000餘幅。
其中善本書經鑑定整理者共計3,745種,35,083冊。
加上當時尚未鑑別整理的揚州何氏悔餘庵藏書40,000冊中的善本,善本書的總數,當近50,000冊。
其中海內孤本和精品約有500多種,5,000餘冊。
地方志共計641種,25,682冊,其中有元明刊本141種,其範圍遍及22行省和邊遠地區,當時國內收藏地方志者,以東方圖書館為首。
1931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東方圖書館和涵芬樓500,000餘冊藏書不幸為日軍炮火摧毀,誠為近代圖書文獻的一大災厄,然而張氏對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所作的貢獻,決不因此湮沒。
而在事變發生以前,張氏已深覺時局不妥,曾自1927年起,陸續將珍本移藏至公共租界的金城銀行保險庫中,但總數僅547部,5,300冊而已。
其中包括宋板93部,元板89部。
戰事既定之後,張氏即就這些存書編寫〔涵芬樓燼餘書錄〕4卷,但延至1951年方由商務印書館排印出版,書錄中500多部珍本亦於此時讓售予北京圖書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