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型電腦系統】 DesktopComputerSystem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桌上型電腦系統泛指體積小、可以放置在辦公桌上的電腦系統,其中較著名的例子有IBMPC、PS/2及AppleMacintosh。
現代電腦在實質的體積上存有極大的差異,從大到占滿整個房間的大型電腦系統,一直小到如銅板的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ProcessingUnit,簡稱CPU)晶片都有。
一般而言,體積愈大的電腦系統在處理速度、儲存容量及價格等方面都相對提高。
顧名思義,桌上電腦系統指的是體積小到可以很方便的放置在一般辦公桌上的電腦系統。
從電腦的發展歷史來看,處理速度更快、更可靠、資料儲存容量更大與體積更小一直是電腦工程師持續不斷追求的目標。
最早期的電腦係使用真空管為主要的電子元件,其處理速度慢,體積龐大,往往要占用好幾個房間;
隨後,電晶體取代了真空管,使電腦的處理速度加快、體積減小,且可靠度也提高;
而半導體製造技術的進步使工程師得以將眾多的電子元件濃縮到一片小小的矽晶片上,使電腦的體積進一步減小,此種積體電路(IntegratedCircuit,簡稱IC)技術繼續發展,使矽晶片能容納更多的電子元件。
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簡稱VLSI)的問世,使晶片可以容納數以萬計的電子元件。
於是整個中央處理單元的電路能濃縮成一片小小的矽晶片,這種晶片稱為微處理機(Microprocessor)。
微電腦(Microcomputer)就是以微處理機為其核心,再加上半導體記憶體及其他週邊設備所組合而成的電腦系統,由於體積較以往的電腦都要來得小,整套電腦系統能夠直接擺放在辦公桌上供人們操作使用,所以又被稱為桌上電腦系統。
換言之,桌上電腦系統一辭原來專指微電腦系統。
不過,科技的持續進步已使電腦系統的體積再趨縮小,膝上型(Laptop)、筆記型(Notebook)微電腦陸續問世,而許多小型電腦(Minicomputer)系統也可以很方便的放置在辦公桌上。
因此,展望未來,桌上電腦系統將具備今日的大型電腦系統的處理能力。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